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正确用法吗?(六)
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正确用法吗?(六)
2017年08月  作者:任毓骏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340    责任编辑:xwywck

 

编者按    本刊辟《修炼文字功夫》专栏,今天刊出第六期。该专栏特邀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任毓骏老师撰写(连载),详细介绍修炼文字功夫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敬请大家关注

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正确用法吗?(六)

任毓骏

  (二十七)

  “不利”与“不力”。“不利”指不顺利、有害处,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或不得力,如“领导不力”。

  “权利”和“权力”的含意不完全相同。“权力”经常做“行使”“使用”等动词的宾语,而“权利”经常做“享受”“享有”等动词的宾语,二者不能互换。

  “权力”可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等词,而“权利”则不能。

  “哪里”常常错为“那里”。“那”是指示代词,“那里”指示比较远的处所。

  “哪”是疑问代词,“哪里”有一个词义是泛指任何处所。“首长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不能写成“首长指向那里,我们就打到那里”。

  “青年”与“年轻”。 “青年”千万不能写成“轻年”,而“年轻力壮”“年轻人”中的“轻”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中的“青”不要用“轻”。

  “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而“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起航”“启航”都可以用,但现在一般多写作“启航”。

  (二十八)

  “情节”与“情结”。 “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在事情上。

  “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如“乡土情结”“文学情结”。

  “启事”与“启示”。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

  “启示”则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如“人生启示”“启示录”。

  “国是”与“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莫谈国是”。

  “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如“国事访问”“关心国事”。

  “终生”与“终身”。“终生”意为一辈子,多用在事业上,如“终生当医生”“终生禁驾”。

  “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 “终身大事”。

  “亲生”与“亲身”。 “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

  “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

  “出生” 与“出身”。 “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年”。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

  (二十九)

  “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

  “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

  “授权”与“受权”。这是一组相对的词汇,其差别在于“授权”意为给予,“受权”意为接受。两者若用错,会闹出笑话。如: “人大常委会授权新华社播发这部法律”,是“人大常委会给予新华社播发这部法律之权”。

  而“新华社受权播发这部法律”则是“新华社接受了播发这部法律之权”。新华社播发稿件挂栏目时统一使用“人大常委会授权发布”,绝对不能用“受权发布”。而稿件正文常常使用“新华社×日受权播发某某法律文件”等用法。

  “通信”与“通讯”。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传递信息,都叫“通信”。

  而“通讯”的意思,一,是指利用电码传递消息,如“通讯社”“通讯网”;二,“通讯”是相对于“消息”的指一种新闻体裁,可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报道。

  “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而“通信员”指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

  “诬蔑”与“污蔑”。“诬”从“言”,指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如“造谣诬蔑”。

  “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污辱性的言语”。

  (三十)

  “学历”与“学力”。“学历”一般指(在校)学习的经历,如“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

  “学力”一般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如可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

  “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系指在“别人提醒”之后的觉悟。

  “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系指在“自我反省”之后的觉悟。

  “一起”与“一齐”。“一起”侧重于表示空间上的“一同”“一块儿”,如“一起去吃饭”。

  “一齐”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如“一齐到达终点”“一齐鼓掌”。

  “哺育”与“抚育”。“哺育”指喂养,比喻培养教育,对象范围较窄,不包括植物,如“井冈山是哺育中国革命的摇篮”。

  “抚育”抚养教育,专指照料培育,对象可以是一切生物。

  “反应”与“反映”。 “反映”的本意为映照,比喻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与表达。如“反映情况”,不能写成“反应情况”。

  “反应”是指有机体对外部刺激的回应,又指事情发生后引起的看法或做法,如“反应迟钝”。 “反映灵敏”应为“反应灵敏”。

  (三十一)

  从本小节开始,辨析一些三字和四字词语的用法。

  “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三部曲”的“部” 为部分之意,指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文学作品。

  “按部就班”的“部”则指门类、部门,故而不要写作“按步就班”。

  “完璧归赵”“珠联璧合”中的 “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不要写作“完壁归赵”“珠联壁合”。 “壁”从“土”,用在“墙壁”“壁画”“壁橱”等词中。

  “淡泊名利”不要写作“淡薄名利”。

  “长年累月”不要写作“常年累月”。

  “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成语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没有“美仑美奂”和“美伦美奂”等词,只有“美轮美奂”是正确的。“轮”指轮囷,古代圆形高大的谷仓,在这个成语中指高大;“奂”指众多。“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的高大、众多而华美。

  (三十二)

  不要误用“明日黄花”。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九月初九重阳节写的《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由“过季”“过时令”的意思引申为“过时的事物”。

  “昨日黄花”一词应系误用。但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典故性成语会朝着表意明确、通俗的方向发展,据此预测,“昨日黄花”可能会越来越流行。

  从“每下愈况”到“每况愈下”。庄子中有“每下愈况”一词,原比喻“越往下越明显”。但是后来此成语意义发生变化,指“情况越来越差”。宋代开始就有了“每况愈下”的用法,逐渐流行至今。鲁迅曾嘲笑以保存国粹为己任的章士钊先生在文章中也不用“每下愈况”,而是接受现实,使用“每况愈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