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编采技巧 >> 你的“稿子检测师”在哪里?
你的“稿子检测师”在哪里?
2017年07月  作者:秦 雪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你的“稿子检测师”在哪里?

秦  雪

  稿子写好后先给谁看?有人会说:“给领导看啊!”但有位记者却不是这样做,他要先给他的“稿子检测师”看看。

  他是谁呢?

  他就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唐湘岳。

  唐湘岳说:每当采写完一个重大典型,把稿件发往编辑部见报前,我先发给一些与主人公没有直接关联的读者看看,他们是我稿件的“检测师”。如果有一个读者反映,没味道,读不下去。我会毫不犹豫把稿件“枪毙”,重新构思,甚至重新补充采访。

  他举例说,写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初稿有1万字,结果“检测师”不满意,我重写3遍还是没通过,最后写成3000字的通讯《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他们说被感动了,我才发给编辑部。见报后,石雪晖成了全国重大典型,稿件也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唐湘岳的这个做法好!好就好在先把稿子征求一下读者的意见。先看看读者反映如何,然后再依据读者意见进行再修改。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稿件的质量。每一位记者都应该像唐湘岳那样,建立自己的“稿子检测师”。

  稿子写好后怎么办?

  请不要急于发稿,至少自己要好好看几遍,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如果像唐湘岳那样有自己的“稿子检测师”,请“稿子检测师”先看看,那就更好了。因为由旁人冷眼来看看稿子,容易挑出毛病,堵住一些差错,还能把稿子写得更好。这是写稿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些记者把这个环节丢弃了。写了稿子就急于发稿,结果酿出不少毛病乃至差错,后悔也来不及了。当然,写稿发稿强调“快”是对的,搞新闻的人就在一个“快”字,但也应明确:

  快,要在保证无毛病、无差错的前提下进行;快,要在保证稿子“接地气”、写得好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一味强调“快”,稿子质量却得不到保证,甚至还有一些毛病、差错裹挟其中,那再“快”也是没用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完毕后,他总是念给旁人听听,看看反馈如何。他这样做,其实也就是先听听“检测师”的意见。

  现如今,我们作为现代媒体人更应该把这个环节重视起来,实行起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稿子正式发表前,把稿子写得更好、更扎实,让其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

  (作者为京城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