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余旭牺牲的报道,为何能让人心服口服?
余旭牺牲的报道,为何能让人心服口服?
2017年07月  作者:袁建达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691    责任编辑:xwywck

 

余旭牺牲的报道,为何能让人心服口服?

袁建达

  写新闻、编新闻,绕不开“及时、客观、真实”这6个字。近期媒体对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训练中不幸牺牲的报道,在这方面下了功夫,颇值得琢磨借鉴。

  2016年11月12日,微信朋友圈首先传出八一飞行队女飞行员出事的消息。飞机坠毁,人员伤亡,多么令人心痛!特别是牺牲的是我国顶尖的女飞行员,更令人唏嘘。

  几年前,我曾经采访过八一飞行大队,对这项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有所了解。记得,当年参加飞行表演的是清一色男飞行员。在记者会上,我问飞行大队的指挥官:中国空军飞行表演何时有女飞行员?回答是正在培养。没想到,短短几年,女性已经出现在高难尖的飞行表演中,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次余旭的牺牲,确实是空军的巨大损失,也是人类挑战空中极限的一大遗憾。

  空军如何应对这一事件?媒体又如何报道和评论这一事件呢?现在看来,空军媒体和国内主流媒体掌握了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主动权,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及时——为公众提供最权威的信息

  飞机失事,新媒体、自媒体信息涌动,让人真假难辨。再加上牺牲的女飞行员几天前还驾驶歼—10在珠海航展上成功表演,更加叫人关注。按照过去的老习惯,这样的消息可能会屏蔽,或者等很长时间后才披露。这次可完全不同了。

  空军新闻发言人当天就通过主流媒体发布《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的消息,强调: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确保飞行安全是世界各国空军的共同追求和良好愿望。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我们失去了一名好战友。对余旭同志的不幸牺牲深表痛惜,深表哀悼。”

  请注意,这几句话的信息含量非常大,讲到了世界各国空军的共同规则,也讲到了对飞行员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确认了飞行员已经不幸牺牲。第一时间的发布,是对新闻规律的遵循,也解除了公众对事件的第一疑点。应该说,这次空军新闻发言人的表现可圈可点,占据了新闻的制高点。

  二、客观——解释空军女飞行员履职的必要性

  女飞行员不幸牺牲,人们除了痛惜之外,也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要让女性去干如此危险的工作?”“飞行表演是否是花架子?”“女性是否适合开战斗机?”“外国有没有女性飞行表演?”等。

  空军发言人并没有像过去有的人那样用“严厉驳斥”“抹黑”“痛斥”等口气回答,而是通过各类媒体发布《巾帼英雄!中国空军女飞行员的N个“第一”》、《有一种飞行叫永远在航》等文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分层次、分专题介绍女性飞行员的特殊作用和重要价值,特别是她们在军事演习、抢险救灾、人工增雨、航空探测和科研飞行方面的14个“第一”,解除了公众对军队培养和使用女飞行员的一些误解。

  同时还介绍世界空军强国使用女飞行员的基本情况,为公众提供对比资料。对这次事件的客观报道,其实也给公众上了一堂空军任务使命的普及课。

  三、真实——充满人性和常识的描述

  对空军女飞行员余旭的大量报道,不像过去有的文章那样拔高、美化、唱高调,而是基于对这位杰出女军人的痛惜和不舍,大量描写其人品、追求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空军新媒体推送余旭跳孔雀舞的视频;余旭的一些记者朋友对她的追思;余旭的生活点滴,以及其母亲在女儿送别过程中的感人话语等。有的追思文章写得极其感人,注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空军新闻发言人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余旭大量的照片,在公众心里铭刻了美丽和坚毅的形象。

  空军女飞行员在训练中不幸牺牲,以及围绕这一新闻各路媒体所做的报道,给人很多启发。

  及时、客观、真实,才能讲好故事,才能有效传播核心价值观,才能让受众心服口服,认同共鸣。否则,忙乎了半天还是无用功,甚至被人调侃窃笑。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