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说说讲故事的手法
说说讲故事的手法
2017年07月  作者:刘保全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40    责任编辑:xwywck

 

说说讲故事的手法

刘保全

  在报业竞争愈演愈烈、加上网络的冲击,报纸越发艰难的情况下,纸质平面媒体如何运用形式新颖、读者喜闻乐见的手法写新闻,怎样把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眼球和阅读欲望,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记者为什么要讲故事?是因为故事能吸引人,故事有离奇曲折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感人,加之有令人难忘的细节,既有连贯性,又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符合人们的阅读需求。报纸用讲真实性故事的方法写新闻更能打动读者,讲故事力求使人物有血有肉,让事件生动活泼,比讲道理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第一,要有一个“勾人”的题目

  大家历来重视文章标题的制作,中国古语说:“题好一半文”。传媒界有人提出“五步三秒”,即指摆在报摊上的报纸,在一瞬间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进而使读者决定掏钱买这张报纸。有研究认为,大多数读者打开报纸都是先浏览文章的标题,才决定看哪篇报道的全篇内容。可见标题制作得精彩生动,对于吸引读者至关重要。这篇通讯的标题采用的是悬念式标题。悬念式标题就是像说书人一样,先卖一个关子。悬念,调动起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为了增强感染力,在制作标题时,对有些事的人物或原因、结果不直接点明,而是利用巧妙手段,先给读者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疑团,调动起紧张心理,催促读者往下看。

  第二,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

  “一个记者必须要用导语引起读者和编辑的注意……无论涉及哪种体裁,这一原则都是相同的。第一个字、第一个短语、第一个段落至关重要。”这是美国作家、自由撰稿人罗伯特·奈特说的。在西方的新闻培训中,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讲述导语的写法。而我们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上往往不够精心,结果是把重要的新闻事实湮没于芜杂的材料当中。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希光教授,曾就中国新闻缺少导语的现状进行了批评。他说,我们有些记者不会写作新闻导语,把不是导语的写进了导语,无导语最终埋葬了中国的主流声音。

  无精彩开头的故事,无疑是不会有人愿意读下去、听下去的。

  第三,要用直接引语来增强故事主题的鲜活性和深刻性

  西方新闻作品讲究引语的使用,对直接引语的使用最为重视,能让读者感觉“听到”了当事人说的话,增强可信度。同时,直接引语也改变了文章的行文结构,使文章行文富于变化。当然,使用更富有个性的引语效果更佳。

  第四,要讲得富有情感

  白居易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现出来。”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吴冠中说:“艺术是疯狂的感情事业。艺之高低系于情之真伪。”由此可见,“情”是人的一种社会生理本能,是一种历史沉淀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文化构成的必然。而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情表现”,“最高的艺术境界是对情感的审美表达”。

  情到深处方感人。作者所讲的故事要能感动人,就必须富有情感。这篇通讯在以情动人方面是成功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