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编采技巧 >> 如何写出有温度的稿子?
如何写出有温度的稿子?
2017年07月  作者:丁浩宇 尹立群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如何写出有温度的稿子?

丁浩宇    尹立群

  如何写出有温度的稿子?我们认为,记者只有带着真情去采访,带着体温去写作,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才能叩击读者柔软的神经。

  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一、坚持平民视角,讲好“草根”故事

  新闻作品是需要“人气”的。人是新闻报道的主体,任何新闻都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需要、思想等才具有新闻价值的。日本著名报人森本哲郎曾说:“极而言之,报纸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有的新闻都是人创造的。即使是天灾,人们之所以将其作为新闻加以报道,也是从天灾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出发的。没有人的地方,龙卷风肆虐,也没多大关系。主角始终是人。”优秀的新闻作品,就是要善于引进人物,并在人的报道中注重抓细节、找情节、讲故事,做到“讲一个好故事,讲好一个故事”。

  仙桃日报要求记者在消息写作中,善于引进人物。例如,《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令人忧》这篇非事件性新闻,通过引进人物——善书传承人李洪源,一下子让平板的变得突兀了,抽象的变得具体了,朦胧的变得真切了,隔膜的变得贴近了,死板的变得鲜活了……这位传承人的讲述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他对往事的叙说令人新奇,他对现状的担忧引人共鸣。作者通过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达,让读者了解了一门艺术由兴到衰的清晰弧线。同时,李洪源的出现,给很可能只用单一叙述手法的新闻增添了另一种更富活力的表现手法——描写,如文中用到的语言描写,“你们现在可能觉得善书不好听了,但在我小时候,说善书的场面那就是——台上一把辛酸泪,台下一片抽泣声。”形象生动,令人回味。

  人物进入消息,是改文风的有力尝试。在我们许多综合性报道中,往往见事不见人,究其原因,与我们满足于现成资料、不愿深入生活的采访作风有关;与我们习惯于居高临下、从抽象演绎具体的思维方式有关;更与我们多年形成的重事轻人、重理轻情、重视整体、漠视个体的观念有关。事实上,不管在什么样的生活中都有“李洪源”。只要注意捕捉都不难发现:“哪怕最懦弱的人身上都有他的一份刚毅;哪怕最枯燥的人身上都有他的一份诗情”。

  二、追求清新文风,提倡个性化写作

  好的文风,还要有记者的个性文字,因为,缺少个性的文字是乏味的文字。感染力、亲和力……这些诉诸精神世界的复杂而细微的感觉,往往通过记者独特的创作活动得到体现。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把会议新闻的导语写得“精巧凝练,独具特色,富有魅力。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熠熠闪光,光彩迷人。”她打破了“新华体”模式,“开阔了新闻工作者的眼界”。她写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等作品,是新闻中的精品。她说:“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这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难得的美学追求。

  仙桃日报鼓励记者大胆拓宽自己的写作疆界,不断突破自我,努力在事实基础上写出语言特色,在庄重之间透出活泼生动,在重要题材的表述中带出鲜亮色彩,用“走心”的文字,让采访中获得的激情充分传导出来。例如《当信号灯亮起》一文,记者以散文的笔调,以自己的视觉直击,完成了一则唯美的现场短新闻。如文中写道:“雪花飘到帽檐边、眉毛上,甚至调皮地钻进他的衣领。一双黑色的雨靴,沾满泥水,将脚下的积雪踩得嘎吱嘎吱响。”这些形象描写,能够触动读者的视觉感官,让文中人物刘天龙跃然纸上。此文吸收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炼的表现手法,让新闻作品富有文采,富有人情味,且清新耐读。

  (作者丁浩宇为仙桃日报社总编辑,尹立群为仙桃日报记者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