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用小细节展现大视角
用小细节展现大视角
2017年01月  作者:孔晓宁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357    责任编辑:xwywck

 

用小细节展现大视角

——评点《他们驾车冲向溃口》一文

孔晓宁

  今年盛夏,多年一遇的狂风骤雨,忽而袭击南方,忽而肆虐北方,摧毁房屋庄稼,危及群众生命。面广深重的灾情与英勇顽强的救灾,成为灾区内外亿万国人共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或为自媒体等新兴媒体,涉及水灾的报道一时间铺天盖地。

  在这些海量的报道当中,发表于2016年7月1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通讯报道《湖南华容县新华垸溃口抢险——他们驾车冲向溃口》(以下简称《他们》),堪称一篇难得的佳作。

  这篇通讯报道连题带文只有900来字,安排在第四版的位置上,但一见报便十分抢眼,受到读者关注。

  分析该文的采写特色与成功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择细节材料,用小场景展现大视角

  2016年7月10日上午10时,湖南省华容县新华垸突发管涌险情,大堤裂开两条宽约1米的口子,洪水倾泻而下,垸内群众眼看就要遭殃。危急关头,华容县防汛办立刻指挥用棉絮裹沙石等办法填堵,均告失败。迫不得已作出决定,使用最后一招:以车堵口。先后有13辆卡车、翻斗车,装载石块,冲入溃口。终于降伏水患,化险为夷。

  请注意,加入“卡车敢死队”的汽车,统共有13辆,司机起码有13人,可是报道中仅选择突出报道了两人:一位是44岁的白宏林,另一位是27岁的刘胜。前者大堤遇险时正在家休息,接到同事电话,他二话不说,立即到采石场拉了一车石块,迅速赶往溃口现场;后者正在乡下为父亲过生日,从微信群里得到消息,在父亲支持下,拉了一车麻石,疾驶前往新华垸。他们都是开着自己赖以谋生的私车,在天灾面前,完全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

  这两段故事细节,既典型,又有非同一般的报道价值,显然经过了作者的精心选择。这次抗洪救灾,许多人自然而然拿1998年的抗洪救灾与之作比较。18年前,军民齐上堤,共筑新长城,在灾区随处可见 。而今年,有的灾区,解放军官兵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大堤披星戴月地奋战,一些普通百姓却安坐家里打麻将聊天儿,甚至不给补贴就不上堤出力。相比之下,新华垸前上述两位司机的壮举,既代表了当今社会值得提倡的道德良心,也反映出群众中依然存在的正能量。《他们》一文通过精心选材,用两段救灾现场的故事细节,便把这种正能量发掘出来,传扬出去。以宏大的视角选择最有价值的报道材料,从而使得所做报道有效地发挥出了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突破不在现场的瓶颈,以受访者的对话细节还原事件真实场景

  新华垸溃口与填堵是突发事件,《他们》一文的作者显然没有条件亲历现场,但全文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主人公的一举一动 ,似乎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文首第一段,是这样生动细致地描写出曾经的惊人一幕:“穿着救生衣,拴好安全绳,紧握方向盘,用砖块紧压油门,挂挡、松离合,连车带石几十吨直冲溃口,在坠水前猛地跳下卡车……”这里描写的一招一式,都像荧屏上的蒙太奇,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前后衔接,逐渐进入高潮,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一般来说,文字报道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是其艺术性的较高境界,也是新闻报道讲好故事的最佳手段。应当说,《他们》一文是应用这一手段的较好典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为《他们》一文作者的本报记者和基层报道员,为了突破事件发生时自己不在现场的缺憾,事后集中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当事人,并且在文中有意识地较多采用直接引语的方式,大量引用采访对象的原话,用当事人提供的可信度较高的细节材料,还原了新华垸突发管涌的险情以及决策与救灾的感人场景。文中未尾还引用华容县防汛办主任张志宏的话评论说:“这些司机都是普通老百姓,面对险情没有拒绝, 有的司机跳车后带着血和伤痕爬上来。”报道写到这里,主题十分鲜明,按理说可以结束了。但文章没有就此打住,最后又借用张志宏的话介绍道:“根据防洪法,防汛过后,政府会给予他们资金补偿。”这结尾处的一笔,把政府对舍己为公壮举的肯定及具体补偿政策交待清楚,并非可有可无,它无疑能使文章的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锐意新闻报道创新

  现在我们分析《他们》一文的报道特色,自然就会联想到正在进行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目前传媒界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工作人员谈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面对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传统媒体如何守住自己的特有地位与阵地,继续发挥出舆论引导作用。

  为此,传统媒体应当坚持并发扬的一个“看家本领”,就是始终具备并加强新闻素材采集能力,而不能在与新媒体竞争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放弃原创,习惯于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旧材料基础上抄抄写写,靠跟着其他媒体后面炒冷饭混日子。《他们》一文启示我们,在追踪与报道热点新闻方面,主流传统媒体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大有可为。到新闻现场去,用生动的细节材料讲好中国故事,仍然是新闻报道的主流与必不可少的追求。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部主任)

 

附  录:

湖南华容县新华垸溃口抢险——

他们驾车冲向溃口

侯琳良   周  翔

  穿着救生衣,拴好安全绳,紧握方向盘,用砖块紧压油门,挂挡、松离合,连车带石几十吨直冲溃口,在坠水前猛地跳下卡车……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7月10日,湖南华容县新华垸溃口抢险救援现场,一群司机驾驶着自己赖以谋生的卡车,冲入溃口,阻挡洪流,被当地群众称为“卡车敢死队”。连日来,这群可敬的卡车司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7月10日10时,华容县新华垸突发管涌险情,大堤裂开两条宽约1米的口子。5分钟后,红旗闸溃口,洪水倾泻而下,堤外瞬间被淹没,缺口越来越宽。

  华容县防汛办主任张志宏指挥当地干部群众用彩条布压盖、棉絮裹沙石均填堵失败。“倒进去的石块一下就被冲走了。”

  “车的自重大,体积大,用车堵口,这是最后的办法了。”最终指挥部决定,“以车堵口”。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跳车。”44岁的司机白宏林是“卡车敢死队”成员之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还有点后怕。

  10日中午,在家休息的白宏林接到同事电话,“新华垸溃口,赶紧去拉石块支援。”白宏林没多想,从采石场拉了一车石块赶往溃口现场。

  同样接到求助消息的还有27岁的货运司机刘胜。10日上午,刘胜正在乡下为父亲过生日,微信群里不断有人说:“新华垸大堤危险,需要大量石块,望前往支援!”得知消息的刘胜在父亲支持下,开着自己的翻斗车,到采石场拉了一车麻石前往新华垸。

  白宏林、刘胜和其他几位司机在溃口相遇了。

  当时溃口的西头有6辆车,白宏林是第二辆。卡车冲出六七米远,距溃口还有三四米时,白宏林猛地跳下卡车,摔到堤岸边。

  轮到刘胜时,他也没有犹豫。在离溃口只有1.5米的地方,刘胜从车里一跃而出。

  就这样,13辆卡车依次冲入溃口。“这些车挡在前面,水只能从车的缝隙流出去,不会再继续把两边的堤掏空,堤不会继续崩塌。”张志宏说,“这些司机都是普通老百姓,面对险情没有拒绝,有的司机跳车后带着血和伤痕爬上来。根据防洪法,防汛过后,政府会给予他们资金补偿。”

  (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4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