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摄影 >> 何时抓拍?何时摆拍?
何时抓拍?何时摆拍?
2017年01月  作者:孙福义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是使用相机对新闻事实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谈到摄影图片,就涉及图片是如何拍摄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采访中摄影图片的抓拍与摆拍,是考验摄影记者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一、新闻摄影抓拍与摆拍

  抓拍是新闻摄影记者在新闻事物发生过程中不干涉拍摄对象,迅速拍摄出来的照片,是选择抓取镜头的一种拍摄手法。抓拍要求摄影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并抓取到精彩瞬间,既要发挥守株待兔的精神,又要避免原地不动的拍摄手法。新闻事件稍纵即逝,所以摄影记者必须具备眼快、心快、手快、腿快的本领,才能捕捉出现场感强、视觉冲击力好的新闻图片。

  摆拍在新闻学里是这样定义的:摄影者在为画面中建立一种秩序,使画面形象更具有表现力,对读者更具感染力,而对拍摄对象所做的摆布与调整。摆拍是新闻摄影中最忌讳的一种拍摄方式,它是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事件过程中人为地干涉对象,达到自己所要得到的理想效果。

  在采访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摄影记者为了得到自己理想的画面,在拍摄现场充当“导演”,对拍摄对象的动作及表情进行指挥。这样拍摄出来的图片,如果“导演”的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许会被采用。但这类图片缺乏真实性,呆板且不自然,“导演”不好还会引发穿帮等笑话。

  现在摆拍被公认许可的范围有:部分自然与环境新闻、部分艺术、科技新闻、部分新闻肖像及动物。身为从业多年的摄影记者,对于摆拍我是能够接受的,但要有个先决条件的限制要遵守,那就是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制造新闻,不能摆设假现场。有人会说,摆出来的场景也是新闻事件的再现,其实这种“再现”是含有摄影者主观意识的“再现”,是我们常说的新闻纪录片与电影生活片的不同所在。

  对被拍摄对象施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我们常常争论的“摆拍”的根本所在,就是摄影师可不可以影响被拍摄者。事实上,我们在采访中,不可能每次都像暗访一样进行拍摄,必须先和受访者进行沟通,之后才开始拍摄。这样也从客观上影响了采访对象的心理。

  二、新闻摄影何时抓拍

  何时抓拍都需要新闻摄影记者事先了解好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在心里分析好该选择抓拍哪一个瞬间,把代表性地新闻事件呈现给受众。他就像一场戏里分为高潮和低潮一样,必须抓住在最高潮时的精彩画面,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多年摄影记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抓拍是新闻摄影记者行之有效的手法,也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新闻事件中,比如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政治事件、新闻人物报道等,必须真实、迅速、生动地抓拍现场纪实,没有其他选择余地。只有这样拍出的图片才更有现场感,真实性也更强。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社领导派我和一名文字记者前往北川采访灾后重建工作,我冒着余震的危险抓拍到了震后灾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其中《灾区小学开学了》专版图片报道刊登在《辽宁日报》上,获得了辽宁省新闻协会颁发的一等奖。

  新闻事件发生时,会有很多生动的画面值得抓拍,当这些生动的画面出现时,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摄影记者要及时按下快门。例如2010年1月20日,《辽宁日报》摄影专版《寒冬里的笑脸》,这是一组环卫工人在冬日里,冒着寒风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环境里进行除雪作业的专题图片。记者用长焦镜头远摄,在不影响环卫工人作业的情况下,抓到了环卫工人的面部表情,反映出环卫工人在寒冬里敬业工作的精神面貌,抓拍的图片形象生动,刊出后得到了中宣部阅评组的好评。

  在一般性新闻事件采访中,抓拍需要等待,也需要预感和运气。在预感将要发生的事件中,等待是个漫长的工作。2009年冬天,为配合采访某市公安局反扒大队,我隐藏相机在商场里等待了3天,但最终因为商场人数过多没有拍到想要的角度,只能怪运气不好了。

  三、新闻摄影何时摆拍

  摆拍是新闻摄影中最忌讳的一种拍摄方式,它省时、省力,却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能够摆拍?什么时候不能摆拍呢?

  要发挥摆拍的作用,又不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损伤,是摆拍的首要原则。摆拍的场景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场景。例如,拍摄革命前辈给少先队员讲革命故事的画面,如果大家都坐在会议室里听讲,拍出的画面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会显得空洞乏味。反之,如果把孩子们凑到一起,围在讲故事人的身边,错落有致地坐着,画面感会紧凑而生动,亲切感也油然而生。这种在时间、地点、人物都没变的前提下,将人员座位调换一下的摆拍,也是获得新闻图片的好办法。

  摆拍还需要遵循自然生活规律。比如拍摄春天稻田里的插秧机,为了画面美观,摄影师希望在一块稻田里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插秧机一起插秧,这样得到的画面效果气势宏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稻田小,根本不适合两台插秧机同时插,如果硬要摆出多台插秧机在一块地里工作的场景,违背了自然生活规律,损伤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所谓摆拍不仅要把拍摄对象的主体形象突出出来,还要在摆好大体位置后,合理地进行调整,再进行“抓拍”。

  四、“这些照片不要再拍了”

  什么时候不能摆拍呢?这要求我们把摆拍的前提搞清楚,即摆拍必须尊重新闻事实真实的前提下。如重大的地震、火灾、旱灾、水灾等突发事件是绝对不能摆拍的,这时候摆拍违背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原则,损害了读者的知情权。

  近年来,网上被网友吐槽的摆拍很多,如2014年3月,一张四川省叙永县领导带头清理栏杆的照片,图片中不仅有正在擦拭栏杆的领导,还有一位蹲在地上为领导拍照的摄影师。再如2012年11月17日,今日早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女兵学习十八大的照片,核查后发现,女兵实际阅读内容为珠海航展和苹果手机广告。新华社高级图片编辑陈小波在自己的微博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摆拍和抓拍不是争论的问题,他们非常棒,摆出了当时社会的虚假。”现在她在摄影讲堂上大声疾呼,“这些照片不要再拍了!”

  总之,抓拍也好、摆拍也好,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要牢牢把握新闻事实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报道基础上的。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