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编采技巧 >> 如何练就慧眼抓“活鱼”
如何练就慧眼抓“活鱼”
2016年10月  作者:王文霞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如何练就慧眼抓“活鱼”

王文霞

  如何发现新闻线索,是一名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生存之本。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过:“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

  传播学对新闻线索的解释是: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就像“小荷才露尖尖角”,简略、零碎、大概、偶然,真假混杂,见首不见尾,如同雾里看花,展现的是无尽的朦胧美,它需要记者用慧眼去分辨、去梳理、去核实。

  无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如何演变,受众看的还是内容,有人总结报纸的三大任务:内容、形式、渠道,内容永远为王。如何独具慧眼,深山寻宝,写出独家、有分量、叫好的新闻作品?许多媒体人对此都有不同的高见,笔者根据多年的新闻采访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用心,多留意多积累

  新闻线索不会凭空而来,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对记者而言,想成为“富有”的人,需要平时多用心多积累。

  2011年3月23日,郑州日报发表一篇《郑州数字背后有深意:郑州GDP4000亿意味着什么?》,相关数字2010年底时我们已获知,但需要以市统计局正式发布为准,我们一方面紧盯发布时间,一方面联系有关部门人员对数字进行解读,文章有分析、有对比、有专家点评,详细呈现了数字背后的新闻,在统计公报发布的当天,我们及时刊发了该消息,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并获得当年的河南省好新闻二等奖。这就是平时多留意多积累的结果。

  如何抓到“活鱼”,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寻觅:

  ——特殊节日。每年都有一些人们熟知或者陌生的节日,做新闻有时需要由头,这些节日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闻抓手。借助节日氛围,一些老话题常说常新,一些冷节日从“冷”到“热”。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对“勤俭”一词已显得有些漠然,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以勤俭为题,深入采访,写出《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刊发后颇受好评。

  ——重大事件下的本土思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无论你身处何地,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如同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会引起美国西海岸的一场飓风,重大事件与本土实情的碰撞,就能讲述一个精彩的新闻。2012年是电商风起云涌的一年,双11节、双12节等电商节日让传统商业感受到巨大的挑战。20年前的郑州商战,烽烟渐失,面对新的商业变革,郑州的传统商业如何应对?我们策划了电商冲击下的郑州商业变局之《变  还是不变》《“两条腿”走路的本土尝试》上下篇,并获得当年省好新闻一等奖。

  ——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当前的社会热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试验区,巨大的历史机遇,造就极高的关注度,一举一动都引发着强大的磁石效应,同时也是出新闻的好时机。2013年,港区成为全省首个千亿产业园,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线索,记者及时采访组织稿件,此稿获得当年河南省好新闻二等奖。

  ——政府部门的重要会议、领导讲话及政府网站。这也是党报的优势,在很多重要的会议上,一些经济数据提前就会透露出来,这也为我们寻找新闻线索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前不久人民日报《新媒观察》刊文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座开采成本低、预期收益大的‘露天煤矿’。”虽然它说的是媒体转型,但政府信息公开却是新闻线索的“富矿”。去年年初郑州市委全会提到全年的百亿企业有13家,对比往年的数字,我们及时进行采访百亿企业系列稿件,有全景展示,有个案分析,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巧借网络。在当今网络发达的年代,传统媒体也要借助网络拓展自己的新闻源。网上曾刊发一个中国财力50强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郑州排在16位,省会城市中排在第6位,我们看到后,马上做了落地,从市统计局找细化的数字,再找专家谈意义,效果不错。

  ——生活中的新发现。关注经济,就是关注生活,经济就是生活,处处留心,皆是新闻。有朋友要出租房子,发到网上后没想到许多房屋租赁公司给她打来电话,风靡一线大城市的房屋托管公司,竟然已到郑州攻城略地,并且影响日益扩大。记者通过生活中的新发现,马上写出了《房屋出租不用发愁  房屋托管成绿城业主新宠》,之后又根据采访中了解到的房租不断上涨的情况,又写出了《郑州房屋租赁市场持续上涨  商品房租金让人咂舌》,真可谓“一虾两吃”。

  二、用脑,多思考多琢磨

  以上做法,就像一个个指路牌,按图索骥就会有所斩获,但有些重大的新闻题材,就像沙砾中的黄金,需要过滤、收集、提炼,多动脑多思考,把大量碎片化、貌似不相干的线索,梳理成清晰、可操作的新闻素材。

  女裤是郑州的一张经济名片,名声远扬。在一次闲逛中,记者无意中发现,一向清一色的某女裤专卖店新上了女装,心中便开始留意。不久后,有记者提及有家女裤企业开始涉足女装,笔者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新动向,马上让记者摸底,反馈回来的信息是:现在已有很多知名企业正在从女裤转女装,开展全产业链的探索。结合全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笔者开始思索:郑州女裤为何要从女裤到女装?此举意味着什么?中间发生过什么事?他们的转型之路是否顺利……我们借机做了一组产业转型大势下郑州裤业思进谋变的调查与思考之“从女裤向女装的突围”“抱团试水女装系列化”“期盼郑州服装第二春”三篇稿件,从中探寻优势产业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鸣锣开道,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该系列报道还获得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三、用脚,多联系多结网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是消息灵通人士。想在新闻的海洋里畅游,必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也有人比喻,记者要像一只蜘蛛,编织一张高度灵敏的信息网,哪里有风吹草动,就能及时掌握。

  虽然现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但作为新闻记者仍需迈开双脚,多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与通讯员多合作,真正成为主动出击的人,而不是被动派工者。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新闻线索也有时效性,信息灵通,才能得到最新鲜的新闻线索。同时,如果发现一个好线索没有及时采访成稿,或者被其他媒体抢先发表,或者时间太长失去鲜度,线索也就失去了价值。这就要求记者一旦发现好线索,就要立即行动,深入挖掘,迅速成稿,与时间赛跑,真正把新鲜的食材烹饪成一道鲜香扑鼻的新闻美餐。

  (作者单位: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