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口转内销”为何“刷”出热度?
刘 峣
近日,两名河北农民的植树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在河北井陉县冶里村,身有残疾的贾海霞、贾文其在15年的时间里植树上万棵,把昔日荒滩变成了绿色丛林。两人的经历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工作室制作成短片,在优兔、脸书等平台累计播放超过百万次,打动了全球网友。消息传来,国内的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一片整齐的转发与点赞。
不过,有国内媒体发现,其实两人的故事并非CNN首先“挖”出来的。实际上,早在2014年,就有当地媒体乃至中央媒体报道过这一事件。但直到最近外媒介入,才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
一则不算新的新闻,为何非要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才能“刷”出热度来?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口味越来越“重”了。
事实并非如此。“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不是“这届受众不行”,而是国内媒体不够给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舆论中,“西强我弱”的格局依然存在。掌握着更多话语权的西方媒体主动关注中国社会的正能量,确实是件值得肯定与关注的事儿。
不过,把外媒报道看得过重,却助长了新闻“出口转内销”之风。越来越多的国内媒体与有关单位把“外媒转载”或“外媒报道”当作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似乎只要外媒关注,就能彰显出自己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内媒体乐于“紧盯”外媒的风吹草动,满足于做新闻的“二传手”。这次有更多的国内媒体参与到“内销”的传播过程中,也是两名河北农民的故事迅速“引爆”的原因之一。
要想感动别人,先要学会讲故事。新闻行业的“中国制造”依然停留在“粗放阶段”。一方面,不少媒体沉溺于生产“博眼球”的新闻,以满足受众“情绪需求”;另一方面,对真正有内涵、有温度的新闻,却很少有媒体人舍得花时间与精力去深入挖掘和精心制作。此次CNN制作的视频,从视觉呈现到文字内容,都堪称高水准。一家外媒尚且能够“不远万里”地来到中国,记录两个平凡中国人的不平凡故事,国内的同行是否应当争口气以图自强呢?
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一句空话。如何转变话语方式,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故事?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把故事传播好?这考验着中国媒体的能力与毅力。
(作者为媒体人)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