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雪天送稿儿
雪天送稿儿
2016年07月  作者:刘庆邦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35    责任编辑:xwywck

 

 

   我在河南新密煤矿当通讯员时,经常到省会郑州的《河南日报》送稿儿。

  让我最难忘的一次送稿儿,是在1979年的大年初一。当时全国到处喊缺煤,煤炭是紧俏物资。在那种情况下,矿工连过春节都不放假,照样头顶矿灯下井挖煤。工人不放假,矿务局的机关干部当然也不能放假,须分散到局属各矿,跟工人一起过春节。初一一大早,我还在睡觉,听见矿务局一位管政工的副书记在楼下大声喊我,让我跟他一块儿去王庄矿下井。副书记乘坐的吉普车没有熄火,我听见副书记的口气颇有些不耐烦。我不敢怠慢,匆匆穿上衣服,跑着下楼去了。来到矿上,阴沉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副书记去和矿上的领导接头,慰问,我换上工作服,领了矿灯,到井下的一个掘进窝头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儿。我明白,我的任务不是单纯干活,从井下出来还要写一篇稿子。为了能使稿子有些内容,我就留心观察工人们干活儿的情况,并和掘进队的带班队长谈了几句。井下无短途,等我黑头黑脸地从井下出来,洗了澡,时间已是半下午。雪还在下,井口的煤堆上已覆盖了一层薄雪,使黑色的矿山变成了白色的矿山。此时,那位副书记和小车司机已先期回家去了,把我一个人丢在了矿上。我也想回家,跟妻子、女儿一块儿过春节,可不能啊,我的主要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搭了一辆运煤的卡车,向郑州赶去。雪越下越大,师傅不敢把车开得太快。我住进《河南日报》招待所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吃晚饭的时间都过了。招待所的院子里积了半尺多深的雪,新雪上连一个脚印都没有。招待所是一个方形的大院,院子四周都是平房。平日里,入住招待所的全省各地的通讯员挺多的,差不多能把所有的房间住满。可那天的招待所空旷冷清起来,住招待所的只有我一个人。招待所方面,只有食堂里有一位上岁数的老师傅值班。我问老师傅有什么吃的?老师傅说:今天是大年初一呀,你怎么不在家过年哩!我说矿上不放假,我还得写稿子。老师傅说:那我给你煮饺子吧。

  吃了两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儿,我就趴在招待所的床铺上开始写稿子。望一眼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我记得我写下的第一句话是:大年初一,新密煤矿井上冰天雪地,井下热火朝天。第二天早上,我踏着一踩一个脚窝的积雪,去报社的编辑部送稿子。报社的地方挺大的,有南门还有北门。我从北门进去,向编辑部所在的那栋大楼走去。报社的大院子里不见一个人影,偶尔有个别喜鹊在雪树间飞来飞去,蹬落一些散雪。我来到报社编辑部的值班室,见报社的总编辑在那里值班。我参加过报社在洛阳召开的城市通讯员工作会议,认识总编辑,我对总编说,我写了一篇煤矿工人节日期间坚守生产岗位的稿子,问总编需要不需要?总编的回答让我欣喜,他说当然需要,报纸正等这样的稿子呢!

  把稿子交给总编,我就向长途汽车站赶去,准备回家。让我没想到的是,因大雪封山,雪阻路断,开往矿区的长途汽车停运了。汽车停运了,火车总不会停吧,我又向火车站赶去。下午只有一趟开往矿区的列车,我应该能赶上。然而因为同样的原因,火车也停开了。没办法,我只好返回《河南日报》的招待所住下。在中国人很看重的春节,别人大都和家人一起团聚,过年,我那年却被大雪生生困在了郑州。我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就去矿上下井,一去就是好几天无消息,我想我妻子一定很着急,很担心。可那时家里没电话,更谈不上用手机,我只能等雪停路通才能回去,才能跟妻子解释未能按时回家的原因。

  在报社招待所待着也有好处,能够及时看到报纸。我初二把稿子送到报社,看到初三的《河南日报》就把稿子登了出来。还是头版头条位置。

  (作者为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