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编采技巧 >> 借我一双慧眼识新闻
借我一双慧眼识新闻
2016年05月  作者:章建民 孙 静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借我一双慧眼识新闻

——《义乌社区有了“洋委员”》获中国新闻奖背后的故事

章建民  孙  静

  2013年12月,在多家海外媒体刊发的《能说7国语言,化解社会矛盾,浙江首名外籍调解员诞生义乌社区有了“洋委员”》,获得了第2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

  这是浙报集团海外版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了。这件作品第一时间在海外媒体上刊发,并先后有数十家海外媒体转载,引起较大反响。作品以生动事实回击了海外对中国基层社会管理的质疑,彰显了中国基层民主开放的形象,收到了很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对于海外版作品连连获奖,想借用一首《雾里看花》的歌词阐述获奖的感受。歌词是这样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而这双慧眼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新闻眼。

  一、新闻眼在于敏锐的嗅觉

  作品获奖,体会最深的是新闻采写功夫不在新闻里,而在新闻之外,要用新闻眼去捕捉新闻。

  “乱花渐欲迷人眼”。记者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采写,道道很多。但我们认为,新闻眼对于职业记者是必须的。新闻眼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作为记者独特的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或者可以说是“新闻鼻”,是对新闻的敏感性,形象地说就是一种新闻嗅觉。同样一件事情,别的人也许感觉司空见惯,而作为记者却要善于洞察微毫,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从中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道理,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到处都有,而我们缺少的则是“发现”。

  平心而论,对于这篇作品获奖,采写之前我们心里就有底。因为,早在一年前,就作品的主要新闻源与许多资深的新闻界朋友有过多次探讨。通过长达一年的关注和追踪,直到2013年11月,作品主人公、在义乌经商的伊朗人哈米,在社区换届中正式当选为社区外籍调解员,社区党委书记范甲盛正式将红色丝绒外皮的聘书颁发给哈米后,才数易其稿,最终成品。

  尽管此稿一波几折,历经反复,但是敏锐的新闻嗅觉,让记者一直没有放弃。第一次见到哈米,他还不是正式的社区调解委员,社区也没有赋予哈米调解的职权。只是他热心、且能说七国语言,社区里遇到外商有矛盾时,让他义务出面沟通。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国人在国内社区正式任职,没有先例,哈米可以说是全国首例。因此,对于这个调解员的聘任不仅需要层层请示审批,有关方面更是由于把握不定、讳莫如深,一直不愿意正面回应。然而,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们,必须追踪这个“新闻”。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直对这个新闻看好呢?仍然是新闻的敏锐嗅觉,让我们能把握大势,对新闻作出正确研判。

  2013年11月,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新闻嗅觉让我们对作品的成功有了更高期待。尤其是对照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眼睛一亮。记者特别注意到在改革社会治理方式中,中央提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居民自治”这个提法虽然不新鲜,因为早有村民自治,也有外来民工自治。但是,就对外传播而言,寻找外国人在中国社区实行相对自治的新闻,肯定会引起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义乌,能找到在社会综合治理中,依靠外国人的自治行为来调节外国人与当地人、外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与外地人等不同人群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典型,作品出彩概率将大幅提升。

  二、新闻眼在于职业的积累

  一个新闻工作者,有了职业综合素养的积累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从事外宣工作多年,记者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浙江,而这一切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浙江最有特色的新闻。对外传播必须找到结合点:一是与浙江特色相结合;二是与对外传播自身特点相结合。

  这件作品,我们开始是单一把外国人融合到义乌当地人中去考量。作品写成后,总感到没有跳出来,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无论是立意、还是与当时形势黏合度都不高。于是,重新构思,另起炉灶,从社区民主自治,从外国人自己管理自己,从社会基层治理结构变化入手,不仅找到了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实践的结合点,还体现了基层民主的开放特色。思路一变天地宽,作品立意高了,立体感、时代感、新鲜感就强了。

  其实从我对作品的评语也可以窥探出职业素养积累的重要性,评语是这样写的:义乌聘请“洋委员”参与社区自治,是中国社区治理的创新和突破。“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点之一。义乌被称为“联合国”,常居外商1.5万人,不少社区外商与当地居民混居,在带来小商品城繁荣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凸显。如何协调外商、义乌人的各种社会矛盾,义乌的实践既是基层首创的鲜活经验,更为全国提供了样本。不足千字的消息,巧择角度,精选材料;语言生动,写作精良,在简洁行文中涵藏了丰富的信息量。作品把“洋调解员”哈米的几个生活片断串连,生动呈现这样一个事实:在义乌,外商参与社区自治带来的好处多多,“联合国”人可以和谐相处。作品回答了海外对中国社会治理结构改革的关切,向海外展示了中国基层民主开放的成果。

  透过评语,我意识到一个称职的新闻人的新闻眼应当建立在比较丰富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综合积累的基础上,以新闻的专业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并能及时敏锐地发现和判断有价值的新闻。它不是简单地看,更多地是以一颗关注社会的心去观察和思考,去选择和判断,甚至在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环境中,能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