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编采技巧 >> 大主题如何巧做小文章
大主题如何巧做小文章
2016年05月  作者:张 波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重大主题宣传是党和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力抓手。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如何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方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从而提升引导能力,是各级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常规思路,重大主题宣传要在“大”字上下功夫,讲究大视野、大策划、大制作。不可否认,鸿篇巨制式的表现方式能扩大重大主题宣传声势,但篇篇都是鸿篇巨制,容易造成阅读疲劳,读者也未必买账。事实上,“大”并不是重大主题宣传的唯一模式。“大”是“小”的集合,“小”须为“大”统领;“小”是“大”的基础,“大”由“小”支撑。只要把握好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也能另辟蹊径。近年来,苏州日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巧做“小”文章,强调用小切口、小人物、小创意来反映、激活大主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小切口映射大主题:化“深”为“浅”,让重大主题通俗易懂可亲近

  切口,又称切入点,是解决问题最先着手的地方。新闻切口,是记者采写新闻的出发点,也是引领受众了解事物的出发点。好的切入口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重大主题宣传多涉及重要精神的贯彻、重大政策的实施、重点工作的推进等,一般而言比较宏观、抽象。重大主题宣传要吸引人,前提是化“深”为“浅”,把重大主题的内容、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按新闻规律办事,善用百姓视角,在重大主题与百姓生活间找到交集点并切入和呈现。这样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重大主题宣传既不失思想性,又富有亲和力。

  比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主题宣传。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是一部国家创业史,也是百姓生活变迁史。如果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切入,围绕65年历史大事或发展成就展开宏大叙事,宣传报道会厚重、大气,但缺少了历史亲历者——百姓的所获所悟,给人贴近性不够的感觉,宣传效果自然有限。苏州日报在策划该主题宣传时,没有机械地从65年来我国GDP增长了多少、粮食产量增长了多少等入手,而是变宏观叙事为微观表达,变抽象说理为具象描述,以百姓生活的细微变化为切口,讲百姓故事,述百姓心声。家里存款单上数字的变化、餐桌上菜蔬的变化、衣服色彩的变化、住房面积的变化、出行条件的变化等,这一连串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中国成立65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这样的报道,因读者有切身经历,读来更容易接受。

  善用百姓视角,还要多从百姓关心、关注的话题入手,让读者看得懂、理解得深。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苏州,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来,苏企又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科技创新,这些创新成果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些都是读者关心关注的话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主题宣传的题中之义。带着这些话题,苏州日报启动了“走在创新最前沿”系列报道,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个案为切入点,用读者的眼光去发现新奇科技、讲述创新故事。《磁传感器:滴答一秒,获取信息10亿次》《消灭呼吸障碍“隐形杀手”》《把太阳能“卷”起来带走》……吸引眼球又通俗生动的报道,不仅让读者见识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也普及了“磁传感器”“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科技术语的涵义,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

  用小人物讲好大故事:化“硬”为“软”,让重大主题生动可读引共鸣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从本质上看,新闻最基本的手法就是讲故事。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引入故事化报道方式,用故事说理、借故事明理,可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提高传播效果。

  故事因“人”而生动。相比于名人、要人,小人物更贴近你我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因此,如何写实小人物,通过小人物讲好大故事,打动人心,引发共鸣,这是重大主题宣传中化“硬”为“软”又不离宣传初衷的关键。

  把小人物写实,这个“实”,首先是真实,即人物真实,其思想、语言等也要真实。这是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新闻故事化报道方式的基本遵循。2013年,全国上下启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主题宣传。当年,恰逢邓小平同志视察苏州30周年。苏州日报推出了《苏州改革开放创业简史之30年30人》系列报道,以小平同志视察苏州及此后苏州改革开放进程为叙事坐标,重访三十多年来本报曾报道过的30位各界人士,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和感悟。百年老街观前街001号个体户摊主周国忠,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回乡创业的港商朱恩馀,坚守三尺讲台20年的普通教师薛法根,从美资企业总经理成为荣誉市民的柏迈高……这些重回读者视线的小人物真实可信,故事味十足,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辉煌历程和光明前景,很好地起到了深化宣传、引领舆论、凝聚发展新动力的作用。该组系列报道获得了当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重大主题创新策划二等奖。

  “实”的第二层意思是扎实。人物报道,靠说教立不起来,靠华丽辞藻堆砌更无济于事,只有扎实采访,突出细节,才能赋予其精、气、神。2013年,苏州日报推出中国梦重大主题宣传专栏《中国梦·我的梦》,通过众多小人物的逐梦故事,解读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85后小姑娘陈朝,把动漫“爱”成了事业,忙起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接受采访时,“她双眼通红,但讲起动漫来,话密得旁人插不进,清秀的眉毛也随之一跳一跳”;“门面不到20平方米,只有两张白色的按摩床”,23岁的盲人按摩师乔亦帆希望靠手艺多赚点钱,让全家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说这话的时候,小乔搓着双手,脸上略显羞涩”……这些细节生动传神,情融其中,使追梦路上有甘苦的“小人物”群像跃然纸上。

  用小创意点亮大策划:化“虚”为“实”,让重大主题可感可知能触摸

  重大主题特别是政治类重大主题,具有规范严格、内容严肃、表述严谨等特点,易给人“虚、空”之感。在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时,加入一些小创意,让主题宣传可感知能触摸,不失为变“虚”为“实”的好办法。

  创意,首先来自热点。热点问题与重大主题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有些重大主题因热点问题而诞生,有些热点问题因重大议题而出现。所以,热点是百姓与重大主题的“结合点”,也是媒体宣传的“切入点”。

  2014年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苏州启动。在吃透中央和省、市委精神基础上,苏州日报引入“党报问政”的小创意,策划推出了“党报直通车”专题报道,聚焦市级机关、县级市和区、乡镇街道党组织的活动表现。专题报道中,有让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述职”,有网络问答式的“老百姓关切”,有以图片对比形式表达整改成效的“整改落实看得见”,还有“基层留言板”,让读者耳目一新。《住建局:让群众少跑趟路少排次队》《公安局:机动车限牌限行?苏州还没到那一步》《姑苏区:老新村改造制定新三年时间表》等一批报道,紧扣热点,传递民情,不仅让条线部门亮了相、出了汗,也让读者看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新气象,得到了新实惠,成为教育实践活动宣传的一大亮点。

  创意,可以来自生活。重大主题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心观察生活,发现读者的需求,也能迸发出好创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是2014年度各级党报的重大主题宣传任务,而青少年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如何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激发未成年人的参与兴趣?调研中,我们发现,苏州很多学校都有课外阅读小组,而读报是阅读的重要内容。为此,苏州日报策划了中小学生“家在苏州·悦读苏州 快乐成长”大型主题活动,每天免费为市区中小学校5700余个班级送报上门,鼓励中小学生读党报,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有奖新闻答题,引导孩子们接受、传递正能量。活动自2014年5月启动以来,响应者众,很多老师、家长也成为活动粉丝。该活动入围2014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

  (作者单位:苏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