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编采技巧 >> 编辑的胸怀
编辑的胸怀
2016年05月  作者:张世林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编者按  此文虽然谈的是出版社编辑的事情,但其中所谈的体会、道理,对于新闻界编辑颇有启发,特推荐给大家一读。

 

编辑的胸怀

张世林

  编辑工作说到底还是为人作嫁衣,这由编辑工作的性质所决定。不管你把衣服做得多么时髦,多么大气,多么漂亮,最终还是要穿在作者的身上,由作者展现给读者,并由他接受大家的赞美。通常情况是,读者赞美的是作者书写得多么好,多么精彩,多么深刻,多么引人入胜,一般不会想到幕后的编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对提高书稿质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在30多年的编辑工作中,加工过数不清的书稿。由最初的改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调整句子的语法结构、审查书稿的知识是否准确、遣词用语是否规范、表述是否严谨、引用的史料是否为第一手且完整、中心思想是否突出、全篇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思维够不够严密、有没有一定的文采,等等。随着关注点的不断深入,编辑加工的痕迹越来越多。原来每面只有几个红字,到后来渐渐增多,再到天头、地脚和两端甚至附纸上都写满了红字。我的同事看见了会说:你改的已满纸飘红了,到底是作者写的还是你写的啊?这话还真问到了点子上。我的回答:只能算是代人立言。因为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然,凡有大的改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其实,只要你的改动是对的,是言之有理的,是为作者负责的,他们都会同意)。

  有时你会为作者的一句话而苦思冥想:这话说得总觉得有些别扭或不到位,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结果为了这一句话你可能要思索好半天;有时你读完了一篇文章,会发现作者的结论里缺了一个方面,不把它揭示出来就不完整,于是你自然而然顺手补上;有时作者的结论在前三点里已经基本说清楚了,第四点里除了其中的一句话以外属于蛇足,于是你把这句话并入前三点后,删去第四点,使结论更加简洁、明快;有时你认识到作者在文中举的例证不足以支撑其结论,于是你会为其补充更具说服力的例证;有时你会觉得作者的结论下得太满,你会帮他改得婉转一点,留有余地;有时你会感到文章的结尾有些突兀,收不住,你会帮他补缀几句,自然而止;有时你会发现文章没有问题,就是缺乏文采,不能吸引人,你会帮他加工润色,加一些小标题或关键词和美妙诗句,以提升文气。

  上述事例我以为编辑都应该是能代劳的,除非你力所不逮。而我还遇到了下面这样的事,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浪费了我不少的精力,我真想退给作者了事。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几位老朋友为老师编了一套选集,每本各选老师一个方面的内容,集合起来反映老师全面的学术成就。他们把选好的稿子由主编分批交给我出版。按理说,他们应该对所选内容负责。前几本经过编辑加工后出版了。后几本我在审读中发现有些内容不仅与已出的几本重复,甚至未出的之间也有重复,且量还不少,因为不是一个人责编,不容易发现这个问题;同时我还发现有些内容与书名性质不合,明明是讲宗教的内容却收入了文学卷中等等。此时,书稿都已经过编辑和校对成型,我在最后审阅时发现了这些问题。虽说不是编辑的责任,但到底应该怎样解决呢?一位我素所敬佩的老编辑对我说:还是由我们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请他们调换吧。谁让我们是做编辑的呢?是啊,编辑不就是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吗?发现问题改正过来总比书出版后再发现为好。这才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啊!于是我和作者及时交换了意见。

  总之,编辑工作就包括这些方方面面,你要想做好,自然要付出辛劳和智慧,虽然最后署名的还是作者,但经你手缝制的嫁衣穿在作者身上是那么的得体、光彩和出众,读者赞美作者的同时,不就是在赞美你这个台下裁缝的手艺吗?你能不感到幸福和快乐吗?诚所谓“与有荣焉”!这也是一个编辑应有的胸怀!

  (作者为新世界出版社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