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网络天地 >> 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2016年05月  作者:万光政 翁若川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面对互联网新媒体挑战和媒体“移动化”和“大数据”的新趋势,传统媒体已经走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以报业为例,近两年来,其广告、印刷和零售发行持续下降,降幅逐步扩大;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报刊亭的大幅减少及郑州、南京、乌鲁木齐等地报刊亭的关停转型,成为报业市场萎缩的又一有力印证。

  从主动触网向报网合一转型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推进网络等新兴媒体发展的党报集团。2005年,杭报集团在中国报业中率先启动数字报业战略;2006年,进一步提出要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开展报网联动、互动;2008年,提出构建“一报一网”的媒体格局;2009年,杭州日报的杭报在线上线,在全国首创“报网合一”模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杭报集团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水准的网络媒体,如全国一流的城市社区网站“19楼”,全国省会城市一流的新闻门户网站“杭州网”,全国一流的县域综合门户网站“萧山网”。特别是19楼,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落地,注册用户达到4500万,逐步从一家本地社区网站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社区网站。这些脱胎于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已经初步实现了品牌价值迁移,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如果说主动触网、一报一网是走向媒体融合的奠基之作,那么,推进报网合一、报网互动则是迈向媒体融合的破冰之举。

  从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型

  在发展桌面网络媒体的同时,集团各媒体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自主开发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二维码、手机客户端等移动新媒体。2013年,杭报集团作出了构建“1+3”现代传播体系的部署,迈开了从现代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的步伐。从集团层面看,已形成了包括报纸、刊物、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客户端、网络视频、户外阅报栏、广播、电视等多种传播形态、多元传播渠道、多个平台终端的全媒体矩阵。从媒体层面看,杭州日报、都市快报、萧山日报、城乡导报、富阳日报等媒体已形成以传统纸媒为核心,以新闻网站(垂直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二维码、手机客户端等为“翅膀”的多终端协同、多媒体联动的立体传播格局。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网在内的4家主要媒体,就运营着40余个官方微博账号﹑153个官方微信公众号﹑16个移动客户端。杭州日报实现了“报网机”三大平台融合互通,“杭州日报”四个字的背后,不仅仅是“第二天”的报纸,它还是“第一天”的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城市通”客户端用户数逾16万,位居杭州地区附近搜索排名前列。都市快报形成了“快”字系列的网站群、微博群、微信群,构建了完善的新媒体矩阵;都市快报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数超过265万,相当于再造了两份都市快报;都市快报官方微信开通一年多,影响力和关注度排名在全国媒体类微信中稳居前五。

  从新闻“搬运工”向新闻“深加工”转型

  一段时间以来,虽然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蓬勃兴起,但其传播内容仍是纸媒的翻版,传播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杭报集团提出了不当新闻“搬运工”的口号,通过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推动可读向可视、阅读向悦读的转变。如,都市快报推出“航拍浙江”项目,利用航空拍摄这一特殊手段,借助新媒体渠道宣传“两美浙江”,除少数照片在都市快报发布外,更多的组照在快报快拍网以及快报官方微信发布,先后被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百度贴吧等3000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发布。基于多屏阅读需要,杭报在线网可以智能识别PC端、PAD和手机端,动态调整浏览页面,达到最佳展示效果。杭州日报推出的“嘿新闻”电子新闻杂志,对新闻报道重新进行编排设计,满足用户故事化阅读需求。都市周报新推出“轻杂志”,基于多媒体平台,综合文字、图片、音乐以及影像资料,实现了报纸专题在移动终端的动态呈现。各媒体还注重通过新闻素材的重组,来打造独家的新媒体内容产品,都市快报官方微信精心制作《原来杭州这么牛!身在杭州好幸福!》的原创微信,聚合已经见报见网的“当全国其他景区忙着涨价时,西湖景区,免费”等13条新闻,重新提炼报道主题,精选报道图片,优化内容呈现,阅读数317268人次,转发收藏16889人次。

  从简单嫁接向内在融合转型

  “没有流程再造,全媒体为零”。着眼于全媒体实时发布,集团所属媒体纷纷改革采编流程,彻底改变以往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终端坐等报纸发布后再简单抓取的做法,真正实现了各类新媒体终端的“第一发布、优先发布、优质发布”。杭州日报、萧山日报、城乡导报、富阳日报等均已对以往的采编流程进行再造。杭州日报通过全媒体中心主任的协调指挥,编辑记者的分工配合,实现从新闻线索的获取——新闻内容的采集——记者提供不同形态的“初级新闻产品”——编辑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终端新闻产品——网站、移动客户端、报纸等多终端发布,从而实现新闻资源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实时传播。在“7·5”公交车放火案发生十几分钟后,杭州日报官方微博即发布了第一条新闻,随后,杭报在线、官方微信、手机版、“城市通”立即响应,按时间纵向记录事件发展全过程,直播事件经过和救援情况,发自杭州日报全媒体平台的信息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凤凰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媒体大量引用,抢占了“第一落点”、发出了“第一声音”,并第一时间提炼“最美”主题,从突发事件一开始就牢牢把握了话语权,成功引导舆论的走向。

  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型

  杭报集团一方面扎实推进采编队伍转型,原先单个记者编辑按部就班采访编辑的“链式反应”正逐步被依托一个采访团队实施滚动播报的“聚合反应”取代。杭州日报成立了一支集报纸编辑、网站内容编辑、城市通内容编辑、官方微博编辑等为一体的编辑小组,在重大题材报道中,先聚再分、分工协作,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另一方面,集团鼓励各媒体大胆创新,进行组织机构调整。都市快报为强化新闻产品竞争力和主流声音传播力,于2014年7月成立了打通各采编部门的即时发布中心,由所有采编部门负责收集符合即时发布新闻事件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即时素材,并由媒体融合部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内容。萧山日报取消了原先以单一纸媒为核心、按新闻板块设立不同部门的做法,组建报纸、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在内的全媒体集群,按生产流程设置的“全媒体管理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和“全媒体经营中心”,将旗下不同媒体凝聚为一个协调、互动、高效的有机整体,建立起完全融合的矩阵式、滚动式、全天候发布机制。

  (作者万光政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翁若川为集团总编办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