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编采技巧 >> 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
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
2016年02月  作者:燕 帅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

——李东东谈范敬宜的新闻敏感和学养

燕    帅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李东东,在一次专题讲座上,以已故优秀新闻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院长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为例,畅谈了新闻工作者如何提高修养学养。她说,“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是范敬宜的新闻敏感和深厚学养的突出体现,我们当认真体会。

  李东东指出,写人所不写——说的是新闻敏感,包括政治上的敏锐性。事情是随时发生在身边的,可写可不写;题材可大可小,看似信手拈来,不经意间写起,其实都是由小见大,由此及彼,推衍到了大事、大局。写人所不能写——说的是有深厚的知识、学养。能在新闻报道或通讯、随笔这些“易碎品”中,纵横捭阖,慎终追远,记事、辨理、谈古、论今,延伸了新闻的内涵,因而能脱颖而出,超越了仅仅记录新闻本身,居高声远。

  李东东以范敬宜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时提议并主笔开设的《物艺相通》专栏为例,通过开栏的话以及栏目中的《何妨有点风雅》《扬短不如藏拙》《贵在谋篇与布局》等多篇精彩文章,说明范敬宜当年实际上是把制订发展战略、把各条战线的工作、把各级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当做一门艺术来看待的。李东东认为,文化领域工作者更应该具有“物艺相通”的感悟,把新闻工作做得更文化、更艺术、更美一点。

  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有了前者,新闻敏感和政治敏锐,能够抓住当下社会生活中别人没有留意、没能捕捉、却很可能独树一帜的新闻话题;有了后者,深厚的学养,则能使事实、思想、学问、文采俱佳的新闻作品,立足于千秋新闻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