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光明日报哺育了我
光明日报哺育了我
2016年02月  作者:王 晨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335    责任编辑:xwywck

 

王    晨

  1974年至2000年在光明日报工作,曾任国内部记者、群工部副主任、群工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后任中宣部副部长,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光明日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位和地方,我从1974年到2000年在光明日报工作了26年。截至目前,这是我人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单位,也是我人生十分宝贵的一段时光。光明日报培养了我,哺育了我。光明日报对于我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各方面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到现在还时常回忆起我在光明日报工作时的一些情景,应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节拍走过来

  这段历史回忆起来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我们个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在光明日报一起奋斗的时光,恰恰是中国经历了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就是改革开放这个时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一直到我离开光明日报的这段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当时我们共同经历的许多事情,如创办地坛文化庙会,开展很多展览,改革报纸版面,支持北京让夜晚亮起来,让知识分子生活活跃起来,重视科技人才,等等。今天回过头去看,我们的工作都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子,一步一步地,和着时代的节拍,一起走过来的。如果说我们有什么可以自豪的话,那就是我们无愧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时代对我们光明日报的要求。应该说我们尽力了。那会儿报社有很多年轻人,工作很艰苦。那时候报社条件比较差,收入也比较低,但是大家精神上非常愉快,而且自觉地加班加点,自觉地出主意、想办法,不断地有很多的办报的新点子、新主意出来,力求把报纸办得更精彩。

  光明日报本身也是一支很好的知识分子队伍

  光明日报确实是一张好报纸,是有着光荣传统和创新精神的报纸,我觉得它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对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团结和引导各界知识分子,这个在改革开放当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光明日报其实起了党和知识分子之间的一种桥梁、纽带作用。从报纸上来讲,就是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积极地团结知识分子、联系知识分子。第二个特点,就是一些好版面、好报道,所以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会永远牢记这段经历

  光明日报这样一个单位,我从24岁进入报社,到50岁调离,前后26年。后来我到中宣部,到人民日报,到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工作,都没有我在光明日报工作时间长。在光明日报工作那26年可以说是我从青年到壮年这一段黄金时期、最宝贵的时期。光明日报给了我很多的教诲。我至今还记得光明日报很多很多的老同志,记者部的卢云、群工部的王忠仁、教育部的朱军,很多,我不一一列举了,还有报社很多的负责同志,都曾经给我很多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觉得光明日报这个环境应该说是很好的。光明日报一个是教我们一定要坚决地贯彻党的要求,把握好导向;第二个就是教我们做一个正派、正直的人。光明日报的环境是有利于形成热忱工作、坦诚做人的这样一个环境。

  再一个,光明日报的环境是一个催人向上的环境。我们在报社工作,一门心思就想怎么把工作做好,怎么使光明日报在当时改革开放激烈竞争中,能够有一席之地,能够有影响,能够开创新天地,能够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来,所以它不断地催你创新,不断地鼓劲儿。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个人的要求,什么生活上的待遇,都完全不计较,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我现在回过头来想光明日报,可以说给我一生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我将永远牢记在光明日报工作的这段时间,还有这段经历所给予我的最宝贵的财富,把它作为人生的财富,永远会记得。就是现在也常会想起光明日报的老同志、中年同志、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经常在梦中还能梦到。我希望这些同志都能健康、长寿,老同志们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