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你有天然的使命感吗?
你有天然的使命感吗?
2015年11月  作者:翟惠生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98    责任编辑:xwywck

 

 

你有天然的使命感吗?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  ——  翟惠生

 

  我认为,要做好一个媒体人,首先要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

  具体说就是,无论是编辑记者还是媒体的领导干部,都不能放下手中的这支笔。职务是一种分工要求,但本质上,大家都是记录新闻的媒体人。哪里有新闻,就应该主动地去报道,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这种感觉很容易会缺失。我们要补回来,不断倡导这种使命感意识,才能够当一名好记者。

  习近平同志讲过:“怎样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一名好记者的成长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也就是要为记者们搭建一个增广见闻、不断提高报道水平的平台,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但是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要抓住机会,就要做一个有思想准备的人。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机会和个人努力都很重要,都不能缺少。

  现在年轻的编辑记者机会是很多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太五彩斑斓,可以报道的事情太多了。我们需要的就是勤奋,需要更加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去抓住各种报道的机会。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突发事件成为常态的时代,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如何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找到报道的切入点,如何做好社会热点的引导,考验着记者的功力。只要你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点,那么在今天当记者,依然快乐无穷。这种快乐来自于那些争得“一日之辉煌”的新闻作品。无数个“一日之辉煌”串联起来,就会成就整个记者生涯的辉煌。

  我曾在光明日报社工作了21个春秋,回想起来,最幸福、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恰恰是当普通记者的那些年。因为那段时光很单纯,没有给自己设计过什么,也没有多想过什么,就知道好好写稿子,就希望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那样的生活是最幸福的。如同一个人回忆起童年时,感觉永远难以忘怀。

  《光明日报》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说的“生我养我”,是针对我的记者生涯的。因为我真正的记者生活,就是从《光明日报》开始的。

  我刚到光明日报社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什么叫新闻,什么叫消息,什么又是通讯,脑子里一片空白。因为我本身是学理工出身的,还不了解新闻的这些概念。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当年我和报社科技部的一位老师去河北采访“地下热水的应用”,需要写一条消息。但是我除了“本报讯”三个字以外,根本不知道消息的体例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我在宾馆的浴室里写稿子,待了一个多钟头,急了一头汗,还是不知道怎么写。后来在老同志的指导下,我才知道什么是“导语”,后面怎么叙述这件事情,什么叫“肩题”,什么又叫“副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这样现在听起来很可笑的事情。但就是这样无数的“可笑”堆砌在一起,才有了之后的“不可笑”,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也就是真正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担负起时代交付的使命,能够为国家、为群众说话的记者。

  在今天做记者,就要这么一心一意地扑在新闻事业上,那么你不但会成为一名好记者,还能感受到单纯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