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编采技巧 >> 说说提问的艺术
说说提问的艺术
2015年11月  作者:韦 引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说说提问的艺术

韦  引

  一位教徒在教堂内做礼拜的时候,忽然烟瘾犯了,他问神父:“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斥责。其后,又一位教徒犯了烟瘾,他却换了一个说法:“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神父欣然同意。美国学者杰克。伦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中说:“大约99%的新闻全部或部分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为基础的”。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衡量记者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尺度。 不同的提问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日常的交谈中提问显得如此重要,新闻采访更是如此。提问是记者频繁运用的一种采访方式,是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提问的技巧都有哪些呢?

  一、问的巧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敲门砖。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始终注意提问方式,提问漫无边际,势必会为采访带来阻力,甚至让对方产生厌烦情绪。而恰当的、巧妙的提问则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采访氛围,增进感情。

  提问的巧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问要具体,不要太笼统。有些记者喜欢逢人逢事就问:“你有什么感想?”,不善于判断事物的本质、趋势,无法从错综复杂的新闻事实中理出清晰的线条,把面凝聚成一个个点,只会提抽象问题,让采访对象无从谈起,导致找不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具体”是指从某一个点问起,层层深入,但并不提倡问采访者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

  某电视台记者采访一没美籍华裔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这是你第一次来中国吧?”

  对方:“是的”。

  记者:“心情一定很高兴,很激动吧?”

  对方:“是的”。

  记者:“听说你母亲在中国居住是吗?”

  对方:“是的”。

  记者:“这次回来一定看看她吧?”

  对方:“是的”。

  这种单一形式的提问,内容是具体的,但却毫无信息量。有经验的记者,即使在采访结束前,总还是争分夺秒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再者,提问应问到关键点。新闻采访时讲究效率的,只有问到关键问题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答案。关键点主要是指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提问时应突出关键点,从关键处着手,设计有特色的提问,引起采访对象的重视,吸引他的注意力。

  提问不是轻而易举的,往往是记者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提问,像吴小莉这样有特色的提问正好问到问题的关键点,采访对象既乐于回答又提供了具体而恰当的新闻素材,何乐而不为?

  二、提问要有策略

  采访就像打仗,掌握了作战策略才能更快取得胜利。首先,要掌握记者自身、采访对象、受众三者的心理,从记者自身而言,采访时紧张而艰巨的任务,提问是充满挑战性和危险性的,有时为了获得独家新闻,追求高层次的对话,记者不得不冒着引起对方反感,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危险,提出独特新颖的问题。记者应始终站在一个探讨事实真相,还原事件原貌的高度。因此,有效的提问是记者、采访对象、受众三者心理的融合把握。

  另外,尖锐问题要平稳着陆而不伤人自尊。有些记者不善于提问,虽然看到事件的本质,也抓住到关键点,却仍两手空空,这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握尖锐问题的提出分寸,无法维持沟通和交流。且看某记者对田径选手史冬鹏的提问:

  (1)你觉得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

  (2)开赛之前问:“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已经是刘翔了。

  (3)赛后问:“刚才的比赛,你尽力了吗?”  ??

  记者带着明显的感情倾向,提出单刀直入的尖锐问题,采访结果可想而知。怎样使尖锐问题平稳着陆,越过“危险区”。可以从侧面迂回提问,先提一些平和问题做过渡,在双方友好的谈话氛围中适时穿插尖锐问题,也可使用“据说……”,“有人传闻……”等句式,把尖锐问题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语气中透露出真诚和友好往往能削弱尖锐性。

  三、善于拨动采访对象的心弦,寓问于谈

  采访不是提问与回答的关系,不要把采访变成“答题式”、“审问式”,记者如果能够把自己需要提出的问题融入交谈中,使被访采者在不知不觉得聊天中回答问题,便是达到了寓问于谈的效果,把采访引向新的境界。大量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乐于交谈。

  如何做到这点呢?记者应当注意把握谈话距离,才能有效交流。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相互作用距离”的概念,把口语交流范围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公众区。采访应尽量达到个人区。即距离为45厘米至75厘米的一般熟人之间的交流区。另外,采访应善于拨动对方的情感之弦,了解采访对象最关心、亟待解决或是感触最深的事情。抓住了这个弦,对方会情不自禁向记者靠拢,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倾吐肺腑之言。当然,寓问于谈对记者的要求较高,把握不好,很容易变成漫无目的的闲聊。因此,要求记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述和话题操控能力,能有效引导采访对象,使谈话不致跑题。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说:“采访是一种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记者在采访时是处于一个战斗中时刻保持警惕的问询者、探寻者。现场采访时,记者针对不同新闻,从不同的方式提出合适的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把记者的提问归为开放式和闭合式两大类。开放式提问范围大,如谈谈你对中国的印象怎样?采访对象有较大的发挥空间,问的自然、缓和,有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谈话氛围。不知之处在于问题抽象化、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不易获得生动细节,采访难以深入。

  闭合式提问是有明确指向性的提问,问题较为具体,范围有严格的限制。这种提问,目的明确,有助于双方交流沟通,容易获得具体回答,获得有价值的材料。但是,这类提问容易呈片面性,有时易遗漏某些方面,影响采访,有时又显得过于尖锐,容易破坏谈话气氛。

  记者的提问起着引导和挖掘的作用。通常以闭合式问题为主,开放式提问做过渡。

  提问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中的某些技巧,加以灵活运用,能使采访步步深入,获得珍宝。

  (作者为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