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标题党”透支媒体公信力
“标题党”透支媒体公信力
2015年11月  作者:岳改玲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216    责任编辑:xwywck

 

“标题党”透支媒体公信力

岳改玲

  如今,不仅是互联网,甚至向来权威、严肃的纸媒,同样受到“标题党”的影响,经常能看到断章取义或耸人听闻的标题。

  近日最热的新闻之一莫过于“僵尸肉”事件。引爆舆论的首例报道《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中,仅两处提及“僵尸肉”,其中之一便出现在标题中。从传播心理来看,报道者将走私冻肉称为“僵尸肉”,正是想借用这一能引发受众联想的词汇获得关注,然其不免夸大。质疑者更是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即在新闻标题中呈现结论:“‘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也难怪网友感叹“都是‘标题党’,都在赚眼球”!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徐静蕾冷冻卵子”的相关报道中,某报《冻起来,有“卵”用》的报道,标题颇有拿粗鄙当时尚的架势,令人大跌眼镜。除此之外,《中科院: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德国100多年》《2014年有8000个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等报道的标题或用夸张的中外对比数据取得震撼效果,或借助中英文表述的差距吸引眼球,同样引发争议。

  作为新闻界的一种失范现象,“标题党”用似是而非、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眼球,不仅迎合了社会上的低级趣味,哗众取宠,同时也透支着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严重的后果。

  ◆“标题党”在吸引读者注意的同时也转移了读者的视线,使得舆论导向出现偏差

  它引导读者关注的并不是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反而是其中的细枝末节。“僵尸肉”报道虽撬动了社会关注,但新闻标题也引导读者将视线投向“究竟该不该称之为僵尸肉”“究竟是不是假新闻”等传播伦理的问题,而“走私冻品泛滥”“走私冻品给相关产业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打击走私冻品中遇到的困难”等更迫切需要引发关注、更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则被遮蔽。不得不说这是巨大的遗憾。

  ◆“标题党”在娱乐读者的同时会消解掉新闻事件中很大一部分公共意义,使相关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减弱

  如果仔细阅读,会发现《冻起来,有“卵”用》是一篇介绍卵子冷冻技术的科技报道。此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帮助肿瘤化疗女性病人实现了生育权,值得点赞。然而,“有卵用”这句国骂一出,相关技术社会价值的光环瞬间在读者心目中崩塌。同时,如果去掉其背后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有卵用”的意思是“没有用”。但其报道内容讲的是冷冻技术的巨大社会价值,是“冻起来,有用”,不是“没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标题又脱离了事实,对读者产生误导。

  ◆“标题党”容易成为网络情绪的“助燃剂”

  这是一个浮躁、欠缺耐心的浅阅读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细读报纸上的原文,在标题的误导下,读者情绪很容易被煽动起来,进而义愤填膺地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因此,关于“8000个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虽然有后续报道称“被开除数据不准确”。然而,在后续报道出台之前,网上针对留美学生群体带有偏见的评论已铺天盖地,甚至还延伸到了对于所谓“富二代”“官二代”的批判。

  ◆“标题党”的泛滥还会带来严重的文化与社会后果

  透过其喧嚣的文本形式、奇观化的叙事手法,“标题党”凸显的是传统新闻价值中的冲突性、异常性、趣味性,营造的是充满着低级趣味甚至矛盾重重的“拟态环境”。长期浸淫在这个扭曲的拟态环境之中,读者容易变得心性浮躁,喜欢猎奇,热衷窥私,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共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因此,一旦“标题党”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浊流,整个社会文化很可能呈现下流化、粗鄙化倾向。

  ◆“标题党”的危害不容小觑

  记者、编辑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不哗众取宠,加强自律,是抵制“标题党”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此外,也有必要提升读者的媒介素养,增强其选择、评估信息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读者能练就火眼金睛,并对“标题党”说“不”,而不仅仅是“一笑而过”,使“标题党”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相信其将迅速走向穷途末路。

  (作者为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