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通讯员园地 >> 撰写新闻稿件有“十忌”
撰写新闻稿件有“十忌”
2015年11月  作者:欧阳元华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2    责任编辑:xwywck

 

撰写新闻稿件有“十忌”

欧阳元华

  在企业的关心支持和《人民邮电》报、《江西邮电报》等报社编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成为多家媒体的通讯员,已在全国近90家媒体用稿2800多篇,其中有18篇稿件被分别评为全国、部、省级“好新闻”作品。

  一些新闻写作爱好者问我写稿用稿的“秘诀”,我回答是,笔耕有获勤为径,媳妇时久熬成婆,但具体要做到“十忌”。

  一忌心灵浮躁。一些初写稿件的作者,总希望自己所写稿件立即见诸报端。当自己多篇投稿石沉大海时,就产生烦躁心理,甚至怨天尤人,责怪媒体和编辑“不识货”、“偏心眼”、“用关系稿、人情稿”。这些同志没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所写稿件有无新意,是否是“明日黄花”、“炒馊饭”,是否适合版面和专栏需要,是否做到了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手法新。

  二忌功底浅显。新闻写作是一门学问,要懂得新闻“五要素”,要学会写作技巧和方法。这就需要刻苦学习和长期积累,具有沙中淘金的目光和色、香、味齐全的新闻“烹调”技艺。要努力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不妨主动积极地参加新闻写作知识培训,汲取名家写作经验,少走弯路;购买、学习新闻写作业务书籍,特别是获奖“好新闻”作品,细细精读,潜心研究,激活思路,领悟真谛。如果仓促上阵,盲目投稿,且无新意,所投稿件被丢进废纸篓、被删掉是必然的。

  三忌虚假失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的作者为追求上稿率和个人名利,或受人指使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有意将小事夸大,平庸事写成闪光事,未发生事写成落地事,刻意编造,人为拔高,加工成“泡沫”新闻。有的则移花接木,将他人好经验、好做法变成笔下单位的经验体会;有的则为迎合少数读者口味,胡编乱造,以求吸引眼球。这种“假、大、空”的稿件,是政治上的迎合、投机,也是道德上的失节,是不可取的。作者应洁身自好,在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四忌哗众取宠。不同文体需要不同的语言,而新闻的语言格调基本上是叙述,由于内容的不同,也夹杂着描写和议论。因此,稿件要以事实说话,以真实感人,语言应朴实无华,事例要鲜活动人,不可出现散文的浪漫主义,不可任意放大、拔高、渲染,用形容词堆砌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五忌抄袭剽窃。个别作者上稿心切,或在名利的驱使下,走上掩耳盗铃的抄袭剽窃歪道,不劳而获地从报刊、网站上下载他人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堂而皇之地将原作者换成自己的姓名。有的将剽窃原文稍作段落调整,或改换个文意相近的标题,更有甚者则全文照搬。他们抱有侥幸心理,自认为编辑无时间核查,读者不一定能发现。但纸是包不住火的,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细心点击网络查找,很快可知其伪。要知道这是一种触犯《知识产权法》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要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六忌手法单一。新闻稿件不仅要真实可信,还要形式活泼、语言生动。这就需要作者练就“十八般武艺”,学会消息、通讯、言论、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全面开花,以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如果手法单一、形式不活、路子不宽,必然受到局限和约束。

  七忌粗制滥造。少数作者写稿马虎、心急求快,抢时间争速度地将稿件草草写成,便从速发稿。常言道:文章不怕千遍改。如此速成的稿件,常有文句不通、错字连篇、结构松散、文不达意等毛病。作者总认为改稿和把关是编辑的事,实属大错。试问,哪个编辑喜欢需要大刀阔斧修改的稿件?因此,作者应用编辑的眼光来审视稿件,勤琢磨、细修改、多提炼、严把关,而不是应付差事,不负责任地去追求稿件数量。这不仅会写坏自己的笔头,还会损毁自己的名声,给编辑留下“马大哈”的印象。

  八忌偏见看人。作者写稿应站在真实、客观、公正的立场,不戴有色眼镜,不随波逐流,不计恩怨情仇,不受偏见左右。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有闪光点必挖,有先进必弘扬。对一些工作勤恳、诚实劳动、无私奉献、不善言表、默默无闻的老实人、厚道人,要倍加关注,据实报道。对个别一度有过失,但改过自新的后来居上者,不歧视、不偏见,给予热情鼓励,弘扬其闪光点,营造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的健康氛围。

  九忌因循守旧。作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摸准时代脉搏,踩准发展节拍,写出适应新常态的稿件。换言之,就是观念要新、立意要新、手法要新、不落俗套。以新闻图片文字说明写作为例,我牢记名记贺延光老师“图为某某在做什么,是最愚蠢的写法”的指教,一改旧习,采用抒情式散文写法,受到地方党报编辑的点赞,也被多家媒体采用。

  十忌懒散拖拉。有的作者新闻敏感性较强,能沙中淘金地捕捉到闪光点,也充满写作的激情,可因其他事情耽搁,其很快就将此事遗忘,冲动变成懒动。讲求时效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重要特色。时效性对新闻的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拖拉写稿,跳“慢三”舞步,再好的新闻也只能擦肩而过。

  (作者为基层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