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稿件是在现场抢出来的
叶晓楠
叶晓楠(左一)在采访现场
作为多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记者,我的体会是,不论上会多少次,不论现代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有多发达,不论微博、微信、电邮传输有多便捷,记者到现场永远是个先决条件。因为会场的情况各各不同,如果单凭在后方做些文字编辑工作,很多鲜活的报道素材便会失之交臂。
就拿参加2015年全国两会来说吧,3月11日下午议程是大会发言,这是本次两会最后一场大会发言,又属于例行报道,到第三场时,坚持到现场的记者已经比前两天少一些了。当天,我原本抱着听听看的想法去的,又因为去得早了,不到两点就进了会场。
到了二楼媒体区,正赶上可以开始领大会发言的材料时,领了一本一看,发现这第三场大会发言很精彩,其中,王长江、蔡玲等委员的发言,谈及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比较犀利,还有盲人女委员杨佳关于点赞正能量的发言,文笔生动,预计都会有好的反响。我本能地感到,今天的报道机会很好。于是,一方面,跟海外版领导申报相关选题和角度,另一方面,迅速跟本报的客户端联系,让后方在线做好准备,我在前方根据会议进展即时发稿。
大会发言开始后,我一边听发言一边仔细阅读发言稿,同时打开手机的相机开关在二楼记者区蹲守。听着听着,我发现,蔡玲委员在本届政协期间已经是第二次上台做大会发言了,作为一个普通委员,能以个人发言的形式,三年两度挤入大会发言,实属不易,新闻亮点凸显,而且蔡玲每次都是脱稿发言,每次都犀利敢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线索,当下决定抓住机会,采个独家。
会议结束后,我立刻给蔡玲打电话约采访,因为之前访问过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她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她愉快地同意了,但表示,因为她得跟会议的大车回驻地,还得赶在就餐时间到餐厅吃饭,在那之后才能接受采访。所以,一直到晚上6点半,我们才正式通上电话,她谈了关于她自己两次入选为大会发言的经历,相关发言稿的写作和修改过程等,快人快语,生动鲜活。
在采访过程中,蔡玲对我及时抓住了这条采访线索表示很赞赏,告诉我说:我是当天第一个向她提出采访申请的记者,而在我后面,还有两家媒体约了她当天晚上的访谈。
之后就写稿了,由于采访完已经是7点多了,距离夜班截稿时间已经很近了,在大约不到1个小时里,我写了两条2000多字相对独立又彼此配合的稿子,一条是《政协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会 俞正声出席 委员在讲台上说了啥?》,主要是对当天大会发言进行了归纳和整合;另一条则是《三年两度大会发言 蔡玲委员教你怎样成为“犀利姐”》。到8点半左右,又和蔡玲取得联系,通过邮件对一些表述的准确提法进行了沟通和确认。到9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两条稿件并发送给夜班。蔡玲对我说,很乐于接受我的访问,并且对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进行了称赞,这也令我感到很暖心。
在报纸上,当天,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两条稿子在一版和三版的醒目位置分别刊出,互为呼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客户端方面,我与后方编辑也是密切配合,当天下午的大会发言,我一共往客户端发了4条稿件,再加上这两条独家采写的稿件,一共在网上刊发了6条。第二天,人民网的两会专页等网站,也以显著位置转发了我采写的这两条独家新闻。
就这一场大会发言的报道而言,我个人感到没白辛苦,还是收获很丰盛的,除了发了8条稿件、抓到了独家新闻外,还有几点体会:
第一、 领导的支持很重要,正是在领导的鼓励下,记者才有动力和信心多去采访独家新闻;
第二、记者要沉下去到现场,甘于蹲在墙角听会,脑子要在会上,善于在对比中发现亮点,才能抓住新闻;
第三、报网互动要做好,前方后方配合得力,可以大力提升传播效果。
当记者就是要敢于、善于抢新闻,这样干得才有劲儿、出成果。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
服务项目:
新闻培训(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新闻发言人、网络传媒培训等);
媒体资源整合;舆情监测;企事业单位内刊建设及专题片制作;
新闻类图书、音像的策划制作及推广;会议服务。
电话:010-85899333 传真:010-85896333
手机:(0)13621310659 齐老师
QQ: 705871670
E-mail:xwywck@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