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强化策划意识 搞好新闻报道
强化策划意识 搞好新闻报道
2015年07月  作者:高晓林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98    责任编辑:xwywck

 

  我认为,一个称职编辑的业务水准,不仅体现在是否会编稿、做题、组版,更重要的是通过其是否具有驾驭新闻的策划意识和能力,体现编辑人员的思想储备、政治敏感和大局意识。从报纸角度说,一张对公众负责任的报纸,是否具有独家的、理性的、思想含量厚重、社会反响强烈的新闻报道策划,则标志着这张报纸能否引领舆论,具有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因此,搞好策划对媒体而言,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搞好策划,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某一突发事件的追踪式报道

  此类新闻事件一般都是偶然和突发的。但其背后却折射出不可回避的、甚至是重大的社会管理问题。媒体跟随事件的进程,分不同时间段跟进,从多侧面连续对这一事件穷追不舍,进行追踪式报道,及时把事件的最新进展告之受众,以尽媒体监督之责。

  二、对某一孤立事件的放大式报道

  某些社会现象,可能发生在只进入记者视野的个别地方和区域。但通过举一反三,发现它不是孤立现象,在更多的地区可能也有此类或相同问题。媒体的责任不能“见一说一”。因此,按照新闻的客观规律,把某一孤立事件“放大化”,从局部看全局,目光更敏锐、更宽广。

  三、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式报道

  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来源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当“单篇”报道略显单薄时,就要“把五指攥成拳”,以不同的标本和个案,通过扩展新闻的“张力”,来集中“观察”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背景、现状,以期引起全社会关注。

  四、对某一社会群体问题的集纳式报道

  此类“集纳式”报道,考验的是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当某一社会群体的某些问题突显出来后,通过体味百姓痛痒,冷静解剖现实,组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稿件,在同一版面有规律地“集纳”刊出,为特定群体鼓与呼,并配发政府声音和专家观点,力促和谐,寻求破解之道。

  五、对某一重大时政活动的独家式深度报道

  重大时政活动报道,各类媒体调集精兵强将“同台竞技”,要避免同质性,千报一面,众口一词,就必须要突出“自己的好声音”,靠“新、深、短、快、活”在传播中吸引眼球。因此,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比拼的,不仅是媒体编采人员的简单力量对比,更是新闻从业人员“眼、耳、鼻、腿、手”独树一帜的基本功。

  六、对某一行业现象或民生话题的组合式报道

  此类组合式报道,“组合”的过程,即编采人员对新闻价值判断、对社会现象解剖和对百姓痛痒认知的过程。表现形式上,一般多为整版“集中火力”,围绕同一主题,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长枪短炮”齐上阵,有的还附有权威声音、专家观点、相关链接等延伸阅读部分。对媒体而言,此类报道有一定传播力度和厚度且“不留尾巴”,方便读者纵深阅读。

  以上几个方面,需要在办报实践中逐步熟悉和掌握。

  (作者为工人日报国内新闻部主任、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