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说说“编者按”的写作
说说“编者按”的写作
2015年07月  作者:吴乐珺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352    责任编辑:xwywck

 

  编者按是新闻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新闻评论,编者不能因为篇幅小而忽视它,因为它往往是占据一个版面或一个栏目中比较醒目的位置,而一篇好的编者按也能为报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记者和受众之间架起一座互动的桥梁。

  编者按是新闻评论体裁中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在新闻实践中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编者按发挥着其他新闻评论体裁所不具备的作用,是新闻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科学文化类报道往往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受众的接受程度相对于一般的社会新闻而言比较低。对此,除了用通俗的语言和科学的表达方式来增加读者对报道的理解外,编者按的使用也是个事半功倍的巧方法。本文通过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两篇编者按,来探讨新闻工作中科教类报道编者按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各类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中编辑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和说明性文字,也是编辑专用的一种发言方式,而离开了新闻报道,编者按语就失去了存在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所以编者按都具有“借题入事”的特点。

  人民日报2006年4月13日14版“科教周刊·科技视野”版的《七问“论文迷局”》一文,用整版报道了2006年3月底在我国科技界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术造假”事件;光明日报2006年11月6日12版“理论周刊”的《认知科学的多学科探索》是一个组版,包含了三篇文章。在两个版面的文章开头,都配发了一篇编者按。编者按虽然篇幅短小,但却体现深刻的含义和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介绍背景,体现及时性和必要性;二是态度诚恳,体现专业性和客观性。该篇按语还综合了说明性和政论性的特点,既在编者按中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又传递了记者和编辑对此事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提纲挈领地表达报道的中心思想,以唤起有关部门关注,使得报道的思想深度、理性高度和社会意义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介绍背景,体现及时性和必要性

  人民日报的编者按中,编者首先对3月份出现所谓“论文造假”事件有一个简单的回顾,谈及了此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和反响。不仅如此,编者还把报道的单一事件放置于科技界的未来发展之中,“种种来自科技界内部的揭露和抨击,引发人们对科技工作者学术品德的关切和忧心”,以体现科技界“打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众多学术研究领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学术界出现了以学术抄袭和学术造假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腐败现象,有的学者公然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做一些毫无创新、废话连篇的所谓“研究”,制造“学术泡沫”,更有少数人为了谋求发表、出版和获奖,为了获取学术地位及相应待遇,采取某些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这些不良现象的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严重影响着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学术研究机构的声誉。因此,治理学术腐败,不仅是来自学术界内部大多数有着学术正义感的学者的强烈呼吁,更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种强烈期待。正因为如此,人民日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来报道该事件。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编者配发的编者按中首先简要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涉及的主人公,并指出“司履生教授对魏于全院士的举报,是近年来少有的实名举报”这一不同于以往的意义,让读者感知此类事件的严重性,将给国家未来科技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光明日报自创办以来就将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放在报道的重要地位,一直保持报纸的学术色彩,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发表意见,反映社会科学和文化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和动态。“理论周刊”便是这一精神的浓缩体现,虽然欠缺时效性,但高品质的文章却一直为学界所称道。在《认知科学的多学科探索》组稿中的三篇文章《探索审美活动的神经机制》《认知人类学浅谈》和《语言学和认知科学》是从三个不同学科角度来探讨认知科学,编者按紧扣这一特点,指出了认知学科的前沿性和涵盖的学科特点,并且交待背景,该版文章的刊登是受到上一次同类文章的受众关注度的启发,“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朋友的热情关注。为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认知科学的学科建设现状与研究进展”。

  二、态度诚恳,体现专业性和客观性

  与一般的文体、经济新闻相比,科教报道的难度更大一些,原因是科教报道大多具有专业、深奥的特点,往往要独巨匠心地做一番解释才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深度报道《七问“论文迷局”》也不例外,由于报道事件涉及的肿瘤免疫学领域的专业问题多,对广大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都存在一定难度。但编者坦诚地在按语中表明这一问题,“由于举报涉及的核心内容专业性较强,新闻媒体很难也无权对是否‘论文造假’作出最终的评价”,更加体现了媒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问题,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大众传递有效信息,但却不能成为裁决好与坏的标准制定者。现在有一些媒体习惯以仲裁者自居,跳进事件却拔不出来,把炒作当成日常报道的惯用手段,致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于不顾,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该篇编者按就明确地指出,“我们将了解到的内容和疑问予以公开,是希望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有关主管部门和学术机构对这一事件的进一步独立调查、公正裁决和信息公开”,表明了记者,乃至媒体负责任的态度,决不是充当问题的炒作者和道德的审判者,而是旨在还事实以本来面目,减少学术造假带来的危害。

  另外,该篇报道中还有文中按语的配发,尤其是涉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司履生在信中说:‘《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发表于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肿瘤杂志》2001年第23卷第2卷,编者注)’……”这样的文中按语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便于更好地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体现了记者和编辑的细致和认真。

  而组稿《认知科学的多学科探索》在编者按中点明了这一选题的意义,认知科学属于前沿学科,“直接关注人类自身的特征……在21世纪的世界科学发展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写作讲究“精、活、度”

  编者按语按照编排过程中与新闻报道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三者虽然作用略有不同,但写作都必须讲求“精、活、度”。

  ,是指文字简洁精粹。编者按的依附性决定了它一定是和新闻报道同时发表的,在写作中可以省略用于介绍的由头或论据,直接对报道问题发表观点,如“近段时间以来,对于科技界学风道德建设滑坡的批评日渐增多,论文抄袭,成果造假,骗取经费,评审拉关系、走后门……”做到词约意深,点到为止,依托而不拘泥于报道,能够让读者在编者按的提示下,随着记者进入报道。

  ,是指形式灵活多样。编者按是各类新闻评论体裁中运用方式最灵活的一种。一是篇幅的短小和操作程序相对简单,使得写作过程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可以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二是无论是版面还是栏目,是单篇报道还是组合式报道,甚至图片、图表都可以配发编者按,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电视新闻栏目中的串联词是编者按的扩展使用,既是上篇报道的编后,又成为下一篇报道的文前按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指态度鲜明适度。编者按语虽然文字简洁,不同于代表媒体编辑部的发言,而是版面编者对新闻所加的评价或说明性文字,但依然要体现鲜明的态度,帮助读者准确地领会报道的意图,深化报道的主旨。该按语就指出“无论最终调查的结果如何,都将成为举报学术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正在完善中的科技界学术规范和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反对和提倡的界限要分明,同时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又必须恰当地使用说理的分寸和方法,而不能颐指气使地让读者被动接受。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