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编辑的“深入浅出”
何桂华
编辑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但细致决非细小,它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既要细心严谨,把握细节,又要跳出稿件本身进行思考,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细节决定成败。在做辞章修正工作时,特别需要编辑能沉下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制作文章标题的过程中,则要求我们“跳出来”思考,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使稿件内涵得到升华。
新闻编辑的“深入浅出”,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稿件时要“沉下去”,深入稿件之中,发现其中细节方面的问题;又要“跳出来”思考,不能一个猛子扎到底,“沉醉”于稿件之中,要具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功夫。
编辑工作主要包括稿件修改和标题制作。“深入浅出”理念要贯穿于这两大过程的始终。
一、 沉下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实,从事过新闻编辑的人往往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在稿件的编辑过程中,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状态下,往往是“深入”易,“浅出”难。
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包括“事实的订正”、“政治差错的校正”、“辞章的修饰”等方面。编辑拿到一篇稿件时,应该首先将稿件通读一遍,了解稿件的主要内容、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后,再决定下一步要修改的主要方面,做到了然于胸。
对于新闻稿件辞章的修正,是一种最基本的常见工作,虽然涉及面比较广,占工作量的比重大,但大多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做起来驾轻就熟。但往往就是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容易为人忽视,因其琐碎,也容易出错。其实,新闻稿件出错最多的地方往往是些不起眼的小地方。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做辞章修正工作时,特别需要编辑能沉下心,注意谴词造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善于利用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这种查微纠错的过程中不能过多地去思考文章的结构与立意等方面的问题,更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可能犯些事后看起来有些“弱智”的错误。
同时,在深入其中,做好文字工作的基础上,编辑还要跳出来,观察文章的结构与选题立意。要重新审视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是否要素齐全,是否注意到了表述的平衡原则等等。记者有时受采访当事人影响而表达得不全面,这时需要编辑能“跳”出记者的思维并进行全面把关。譬如有记者接待群众来访,写了一篇关于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医疗事故不幸夭折的稿子,写得很感人,让读到这篇稿件的人很容易就产生对当事医院、当事医生不负责任的感觉。编辑拿到稿件仔细研读后发现,虽然稿子中事件的陈述丝丝入扣,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只是“一面之辞”,没有院方的解释,让人不免产生疑惑。编辑向有关医院了解情况,结果得知原来婴儿本身就患有一种很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所以医生没有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虽然婴儿死亡的具体原因值得商榷,但如果编辑没有“跳出来”思考,也被那个家长的陈述所感动,就可能让这篇有失偏颇的稿子简单见报了。
如果再进一步审视,就是要考虑文章的风格是否体现了媒体的特色。在编辑过程中,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在编辑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一篇新闻稿件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充其量只是一篇普通的官样文章,达不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因此,在做事实订正工作的同时,特别需要深入其中挖掘细节,通过细节的表现使文章丰满感人。为此,除了要求编辑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夫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从文章中捕捉潜在的亮点,并拎出来放大做足,从而使文章出彩。
编辑要善于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前后文的对照寻找可能存在的出入。比如,有记者在做关于食品安全抽查方面的日常性报道时,在标题和导语中均提到了合格率为多少,文中也提到共抽查了多少大类、多少批次、多少个项目的商品。编辑仔细一核对,发现记者提供的合格率就是将总的商品批次减去检出的不合格项目,再除以总的批次所得出的数字,由于检出不合格商品项目很少,所以合格率很高,使得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易被忽略不计。只有通过这样的仔细分析,才能发现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而这需要编辑仔细分析文章内容,并加以逻辑分析才能发现。
发现新闻稿件中的事实出入,不仅需要编辑沉下心去认真观察,有时还要“跳出来”思考。有些稿件中貌似正确的观点更需要小心对待。因为大部分记者和通讯员可能不会犯简单的政治错误,但却不能排除不经意间在种族、宗教、伦理、法律等问题上的表述不妥乃至错误,尤其是以口语化的语言加以表述时,貌似正确却并不严谨,不易为人所察觉。有时也会出现所报道事实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时间、形势的特殊性而使得报道并不恰当。譬如甲型H1N1流感刚刚暴发时被广泛称作“猪流感”,就引起了一些国家和某些宗教人士的反感,后来证实这种流感本身与猪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二、 跳出来,发掘深层次主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作为一种画龙点睛的环节,新闻标题的优劣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新闻标题的主要作用是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和吸引读者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要选择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从贴近读者的角度来传情达意。
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完全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记者写一篇宣传水务公司总工先进事迹的人物稿件,其中的闪光点就是创造性地提出一种供水方式,解决了远距离供水加压困难、损耗巨大的问题,由于其技术条件较为复杂,又涉及专业性,而且成果虽在小范围内试验取得成效,但未经最后论证和大范围应用,所以很难拟标题,因为将其技术成果放到标题太生硬,撇开技术上的问题讲奉献又太空。编辑认真研读文章,把握其精髓,终于提炼出文章中强调的主人公创造性思维的“智”及其作用的对象——“水”,根据人们常说的“智者乐水”改成“智者治水”的标题,既反映了文章的大意,又通俗易懂,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在制作文章标题的过程中,除了要“沉下去”,许多时候还要求我们“跳出来”思考,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要将文章中隐含而作者没有突出表现出来的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因为要做一个出色的标题而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等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不拘泥于现有文章,为作者所困,只有“跳出来”才能做出不受束缚的标题,甚至使稿件得到升华。如,有记者写了一篇描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公开摇号决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选购政府团购并给予补贴的商品房的稿件,有关编辑在认真阅读完稿件后发现,虽然公开摇号的方式值得肯定和宣扬,但在行政部门逐渐走向公开透明的今天,这种做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反而是文中提到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由政府出面团购商品房,并给予补贴提供给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事才是更好的新闻点。于是编辑就将文章标题重做,并对文章结构作了一定的调整,而该稿也从报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办事公开透明,变成了报道一个地方政府出台创新举措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的“惹眼”新闻,并广为各地媒体所转载。编辑的这一改动,很明显使新闻的价值得到了提升。
总之,新闻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而新闻编辑工作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但细致不一定细小,它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严谨细致,把握事实,注意分寸,又要“跳出来”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做好新闻。
(作者单位:铜陵日报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