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我们辛苦 我们自豪
我们辛苦 我们自豪
2015年05月  作者:方 晴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16    责任编辑:xwywck

 

我们辛苦 我们自豪


方   晴

      从每天清晨5时开始,当你还睡意浓郁,发行员正踏过5000多级阶梯,把新鲜出炉的《广州日报》及时投递到千家万户。在早餐香气和油墨清香中,约合30多万字的268条稿件,通过数十个版面,数百万个广州日报客户端,呈现在550万位读者眼前。看到这些,我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

     下面说说我们的辛劳—— 

      一、摄影记者们的10公斤装备

     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摄影记者们每天都需要背负着至少10公斤重的行囊。

    “我曾经背着15公斤重的器材在灾区四处奔波,光是海事卫星电话就有6斤重。”广州日报摄影记者邱伟荣回忆。对于摄影包的令人无法承受之重,摄影记者邵权达也有相似的经历:“前几年还年轻,背着35斤重的包到处走一点问题没有,现在老了,跑几步腰都要断了。”记者高鹤涛形象地称放下自己的摄影包如同从身上卸下了几个小孩,“那些机身、镜头每天都像一群黏人的孩子似的烦着我,考虑带谁或不带谁,是个很艰难的抉择过程。”高鹤涛笑着说自己每天都要上演忍者神龟勇闯世界记。

     二、评论部每天从2000多封邮件中选稿

     看稿、选稿、写稿是评论部日常最繁重的工作之一。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评论部的来稿邮箱都会24小时滚动收取来自全国各地来稿作者的投稿。聚焦当天热点,不同观点角度的碰撞,每一刻都迸发着唇枪舌剑的火花。而评论部的成员们每天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从而从2000多封邮件中选取文笔最独到、观点最新颖的来稿邮件来丰富版面。

      不能不提的一位来稿作者是来自江苏省的郭元鹏,他每天就不同话题来稿将近10篇,由于《广州日报》评论版兼容并蓄,话题涵盖面广阔,像郭元鹏这样每天就不同话题来稿的作者不在少数。不能忽略的还有读者来信,不少读者会希望就一些话题跟编辑、评论员展开对话,抒发意见,曾经就有一位王姓读者就小学午休补贴来信多达10次,唇枪舌剑下意见得到充分抒发。

尽然这些工作不能在报纸上得到量化,当每天早上,评论部的编辑们看着自己选取的稿件登上各大门户的评论首页,或是被网友转发讨论,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三、连续三年“发稿字数最多的记者”

      作为《广州日报》连续三年“发稿字数最多的记者”,经济新闻中心的张忠安平均每月写近十万字的稿件,全年见报1175609.84字。

财经新闻,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新闻相对枯燥,没有太多鲜活、生动的场面,而且多数要用数据说话。每篇稿件都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挖掘,寻找不一样的视角,探究不一样的服务。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可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  

      四、一天采写了三条头条新闻

      2014年《广州日报》共接到报料3000多条,最多的一天有报料21条,报料的地理范围覆盖了广州城区以及珠三角的不少城市,如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顺德等地。

      作为报料第一线的记者,林静的“最忙一天”是前不久的1月7日,一天采写了三条头条新闻。早上,通过报料人欧先生,到位于逢源北街的新闻当事人谭艺超家采访;同日下午,接到报料马不停蹄地来到集中发水痘的南岸路华侨小学,采访水痘疫情;完成采访后,以最快速度返回报社后,又开始《弘扬正能量看广州日报》的采写,并撰写《他去了,留下3万元归谁?》《打了水痘疫苗并非终身免疫》两条报料新闻。 

(作者为广州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