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张宝富:扬弃一成不变的审视模式
张宝富:扬弃一成不变的审视模式
2015年03月  作者:张宝富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72    责任编辑:xwywck

 

扬弃一成不变的审视模式

张宝富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值得从业者深入思考。当某一新闻人物或新闻事物突然涌现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跟风而上,围追堵截,将其“炒”得沸沸扬扬。这些报道大多观点相似、角度相近,读者阅读后获得的只是内容雷同的信息。只有极少数媒介打破思维定势,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探求不一样的信息,使受众觉得过瘾,读得“解渴”。

  从事新闻行业,首要的不是去写作,而是怎样去思维。思维创新是个大课题,它是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媒体制胜的“法宝”,它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想禁锢的实现途径。

  怎样进行思维创新呢?我认为, 这里应具备三个特性。

  连贯。指思维活动畅通无阻,连贯有序,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较多的概念。2014年3月2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应邀抵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一般的地市级媒体认为这个新闻事件离自己较远,关注程度只限于转载新华社的消息。而在扬州时报记者眼中,这则新闻与扬州密不可分——当天媒体曝光的家宴菜单中,作为淮扬菜代表佳肴之一的扬州炒饭,与三鲜饺子、老北京炸酱面、透亮素包子一起,成为当晚四道主食,而这些都是米歇尔一行精挑细选出来的。“米歇尔为什么钟爱扬州炒饭?”思维沿着这个方向发散出去,几个要点相继闪现:选定扬州炒饭有历史渊源、炒饭是欧美华人的饮食主流、“美食之都”要有世界口味等等。这个思维过程,是一个连贯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经过查询资料、采访专家,《米歇尔缘何青睐扬州炒饭?》一文刊出,“小炒饭”做出了“大文章”。

  求变。指不受思维定势制约,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转换到其它方向,从而形成立体式思维,织成思维之网。求变是思维创新的较高级层次。

  中国青年报记者马役军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条等级最高、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显然这是一条重要新闻。按照常规,写一篇成就性报道就可以了,但马役军没有这样想,他想的是,我的报道怎样才能区别于人,怎样才能更有深度?渐渐地,很多别人看到听到却没有引起注意的情况,被他收进了脑海。在他眼里,出现了一个更值得梳理的新闻事实,这就是“路与人的反差”“路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反差”。经过独特的观察与思考,他写出了《中国第一路》这一名篇,不仅写出了成就,也写出了一条路背后的思考。

  独特。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凡在报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记者,大都具有思维的独特性特点。

  历年中国新闻奖作品中,有不少都是记者思维创新的产物,是思维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如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河北省交通图五年七变》,从一张小小交通图的变化来折射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稿子发出后,许多记者陷入沉思,说这件事就在自己身边,怎么就想不到写个稿子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思维方式上。在绝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中,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是独立的、鸡毛蒜皮的、熟视无睹的。获奖的这位记者却能在交通图的前后对比变化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意义,以一个奇巧的角度反映出来,其思维创新的程度让人叹服。

  (作者为廊坊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