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何东平、赵铁军等谈感悟
何东平、赵铁军等谈感悟
2015年03月  作者: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55    责任编辑:xwywck

 

媒体人心声:何东平、赵铁军等谈感悟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介绍本报记者唐湘岳写作特点时说:“唐湘岳写人物,特别注重讲故事,用曲折的故事情节,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去感染人。《教育局长的好榜样》《听油菜花开的声音》《新时代的“活雷锋”》……读湘岳的通讯,就是读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我们大家应向他学习。”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赵铁军说:“我们要深入采访,用身边可见、可感的人物、故事影响读者;创新形式,在报道语言和编排上满足读者需求。柔性宣传如水,报纸善加运用,就会有好的效果。”

  大连晚报评审部副主任鲍佳宏说:“西方新闻学把新闻报道叫做‘讲故事’,翻开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每一篇报道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好策划是关键。好的策划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前提和保障。”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陈岚谈到媒体融合时指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窗口期’,首先要‘放眼望’,即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意识和路径依赖,对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判断和准确把握,内在生成互联网基因。”

  人民日报体育部郑铁介绍说:“有一种说法叫‘动态新闻生产观’,即一次采集,整合利用,多次发布,资源共享,实现新闻资源最大化利用。我们现在也逐步尝试,争做‘全媒体记者’。”

  许昌日报社副总编辑雷剑德指出:“评论撰写者一定要敢于在谋篇布局、语言、结构等方面着力创新,善于使用来源于生活本身的‘鲜活’语言,吸收人们极富表现力的个性语言,采用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人民群众的各种先进思想。”

  温州都市报黄小玲说:“‘落地’的评论,作为新闻的补充,比‘跨越式’评论不着边际更具有贴近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辽沈晚报王贵刚说:“今天的纸媒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一份报纸能否为读者提供信息以外的有深度、有思想的观点,已成为决定报纸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上党晚报摄影部主任姚林谈到摄影记者工作时表示:“新闻报道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报道重心与主题。摄影记者应成为编辑部报道重心和意图的体现者与执行者,时时、处处要紧密配合。”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罗建华呼吁:“尝试新闻美文,不断创新报道文体、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在获取感染力的同时,追求报道自身的文本价值,勇于打造新闻精品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