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贺勇:记者要多掌握几种本领
贺勇:记者要多掌握几种本领
2015年03月  作者:贺勇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434    责任编辑:xwywck

 

人民日报北京分社采访部主任贺勇答学员问——

记者要多掌握几种本领

 

贺 勇

贺 勇:

  现任人民日报北京分社采访部主任。 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2002年至2007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要闻版工作,2007年至2013年在人民日报内蒙古分社工作,从2013年至今在人民日报北京分社工作。

  从业12年来,在当版面编辑时,编辑了不少好版面;在当记者时撰写了大量的消息、通讯,深受好评。同时,他还坚持文字、摄影双推进,在摄影方面有长足进展,拍摄了不少好的新闻图片,并写作了一些提高摄影技术技巧的体会文章。

  学员来信

  中国新闻培训网老师:

  您们好!我热爱新闻工作,在基层工作几年后现在一家企业报做记者。这个岗位正合我意,很想好好发展。您们知道,基层企业报人手少,要求做到“一专多能”才行。我现在又写稿、又摄影,很忙碌。累,我不怕,就担心这两样工作(写稿、摄影)干不好。想请教老师,像我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做得更好呢?

  谢谢!

  ——云南昆明市学员   赵志轩

  导师回信

  你好!中国新闻培训网把您的来信转给我,看信以后我很体谅您的苦衷,很愿意就这个问题与您进行交流和探讨。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在报道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图文并重、两翼齐飞” , 在我国报界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目前,各大媒体的文字记者都出于工作需要配备了数码相机,成为文字、摄影一肩挑的“两栖”记者,像网络等新媒体记者,相机更已经成为“标配”。可以说,传统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新闻界前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很早就提出过著名的“两翼齐飞”论。他指出,文字和图片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他还强调,“一个新闻单位,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同等爱护,不能厚此薄彼”。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于宁认为,记者是社会的观察者、新闻的报道者、时代的推动者、历史的记录者,理应更客观地观察社会,更生动地报道新闻,更有力地推动时代,更全面地记录历史。所以,记者不应当只是用笔来“记”,还应当用相机、用摄相机来“记”,成为文字报道与图像报道的“双枪将”,这样才能“更客观”“更生动”“更有力”“更全面”,尽可能充分地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职责。对于当代传媒人来说,这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对平面媒体来说,仅仅依靠几名摄影记者,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报纸的需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需要练就图文并重的“两栖”硬功,也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记者的工作。就拿人民日报社来说,每年分配到各地的新入职大学生都配备了数码相机,同时在业务考核时也给予倾斜,在要闻版发表一幅新闻图片相当于完成一个版面头条的工作量,报社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双枪将”,一些优秀的驻地记者每年图片发稿都在100幅以上,真可谓是拿起笔来能写出好稿子,端起相机来能拍出好照片,两手都过硬。

  练就图文并重技能,可以使记者的采访活动得到延伸。记者在采访一些譬如重要活动或突发事件时,文字采访必不可少,但图片的定格不但增强新闻的现场真实感,还可以弥补文字采访时的仓促和记忆的淡忘,在组织文字报道时又可以从新闻事件的画面中回忆起疏忽的细节,对后续报道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有些文字记者,即便照片不用于发表也要用数码相机拍摄与新闻事件相关的照片,在完成文字报道的过程中,通过查看现场照片再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神态、现场环境、气氛等方面的细节,以弥补现场文字采访时的记录缺憾,使后续的文字报道更趋于生动、翔实,使采访活动得以延伸。

  相对都市报在新闻图片使用上的大胆和前卫,大多数企业报的新闻摄影却始终扮演着插图或是美化版面的角色。面对新的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如何让新闻摄影在企业报中真正发挥作用,是企业宣传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发挥新闻摄影在企业报应用的独特作用,真正实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相信更能提高企业报的办报水平。对记者个人而言,也面临更多出新出彩的机会。

  至于您信中提到的,既当文字记者又当摄影记者会不会出现“两样都干不好”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一是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多种本领,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古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是说对学习、对干事业来说勤奋的重要。 二是可以在两项本领都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同时从事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时有所侧重,争取练就高人一筹的绝活。

  总之,我觉得,做为一个媒体人应多掌握几种本领,如写稿、摄影等。在写稿中,除了会写消息、通讯外,还应试着写点评论、散文、随笔等。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工作的需要。当我们去采访时,接触了不少的人和事,总有很多的感触、感想。这些感触、感想,有时稍纵即失,但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并依据具体情况将之形成不同的文体,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少有经验的老记者都是这样做的,他(她)们出去采访,归来后可以拿出多种形式的作品。何以能这样呢?在于他(她)们平时注意学习,特别是对各种写作体裁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掌握了多种本领,才能在丰富多采的采访实践中大显身手。

  祝好!希望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贺  勇

  201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