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向采访要深度 向情景要细节——说说《名将之子的平民本色》的采写技巧
向采访要深度 向情景要细节——说说《名将之子的平民本色》的采写技巧
2015年01月  作者:向 炜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64    责任编辑:xwywck

 

向采访要深度  向情景要细节

——说说《名将之子的平民本色》的采写技巧

向   炜

  2013年初,一代名将许世友的大儿子许光在河南新县与世长辞。几个月后,我在信阳市申报全省道德模范的名单上,见到了许光的名字和简单事迹,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个新闻人物的时代价值。

  许世友将军是一代名将,他的大儿子许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也是共和国北海舰队的一名优秀舰艇长。按理说,许光前途无量,他为什么会回到家乡——河南一个山区小县城工作直到退休,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几十年来,对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儿子媒体鲜有报道,许光身上到底有没有值得挖掘的典型,如果有,又会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带着对家乡这位朴实而又平凡、普通而又特殊的人物的一腔敬意,经报请报社领导同意,我带队组建了一个三人采访小组,对许光生前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

  向采访要深度:一次武汉、两次北京、四次新县之行,采访人物达20多位,加上多次的电话沟通和文稿传阅,我们把采访做得细而实

  没想到第一次到新县采访,就遇到了难题。因为许光生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类的报道,除了一份1000字左右的申报全省道德模范的文字材料,再没有其他素材,这倒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人物的低调、朴实。由于许光离休时间太长,生前和外人没有过多交往,当年和他共事的同事也大多很难见到,找到的两位,采访情况也不尽如人意。采访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怎么办?新县的首次采访进入了“死胡同”,只有另辟他径。

  我开始认真梳理许光的一生,找出他人生不同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和曾经影响、左右其人生道路的关键人物。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对许光有个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也才能找出许光身上的典型性,透视、还原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如果不能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即便把报道对象的经历、事迹写了一大堆,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不能表现出来,人物肯定缺乏“精气神”。基于这种考虑,我开始主动联系许光的爱人、子女和生前好友。

  当年,许光替父尽孝才回到家乡。当时,许光的人事关系还在部队。而许光回到新县不到8个月时间,他的奶奶也就是许世友将军的母亲就去世了,按道理,许光处理完奶奶的后事后,完全可以重返部队。但他为什么留了下来,并一直坚守在新县?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多次采访了多位当年的当事人,终于还原了许光当时的内心真实想法——“父亲让我回来,不仅仅是要让我对奶奶尽孝,更是要对曾经饱受苦难的家乡人民尽孝!”替父行孝后,许光原本有多次机会再次走出贫困的大山,但他却下定决心留下来,留在家乡新县,立志让贫穷落后的家乡旧貌换新颜,为老区人民尽好“孝道”!

  随后,我们继续主动出击,深入采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问:比如许光一生中,有过多次机会可以升迁,也完全可以把握机会发财,但他一次也没有利用,而是把升迁机会主动让给别人;他的四个孩子中,没有一个因为爷爷身份特殊而受到关照,相反,即便是当兵,在县城主管这项工作的许光,还要刻意避开许世友将军部下的部队,对四个子女之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

  随着一个个疑惑的解除,许光的人物形象开始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我们内心也真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主动而不主观、深入而不盲目的采访,让我们拥有了大量的人物事迹,光是采访录音的素材,我们就整理了20多个小时,有用的访谈文字素材就有8000多字。当然,采访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甚至有点艰难,但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核实了人物的所有关键的时间点和主要事件,为文章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向情景要细节:全文设计了17处情景,每一处都十分重视细节,通过一个个细节的描述,人物特有的形象呼之欲出

  要使文章打动人,必须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在细节上下工夫。三言两语的细节描写可以达到一语胜千言的效果,使整篇文章散发神韵。同时,通讯的细节对于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并非所有的细节都值得一写,必须有目的地进行选择,紧扣主题、展现人物个性,给文章增添感染力的细节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采访中获得大量资料后,我们开始遴选、剪辑典型事例,注重选择那些特殊环境、特殊事件、特殊时间发生的与人物相关的一个个小的细节,通过一个个小的细节的回放,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情境描写、议论、抒情等综合手法,表述许光生前的点滴事迹和行为。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人为地去贴理念标签,长达11000多字的长篇通讯中,也没有一句人为地做思想的拔高。许光这个人物的思想和品格的表现,都是通过一个个细节的表述,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体现在亲朋好友、社会各界对他评价的质朴语言之中。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文章一开头,就以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取胜,如:

  泛黄的墙壁,斑驳的裂痕,9寸的老式黑白电视机,上个世纪60年代的军旅皮箱、70年代的老木柜子、80年代的简易木床,洋瓷盆改造的取暖炭盆,一根看不出颜色的电线下吊着昏黄的电灯……这既不是电影里的画面,也不是名人故居。这里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河南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一直生活的地方。

  这一场景的细节描写,一下子让许光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在开头就突出了主题,一个将军后代的平民形象立了起来。

  选择揭示、呼应主题的细节描写。通讯中任何细节的描写最终目的都在于表现主题,所以细节描写不能偏离主题。为了表现许光光明磊落做人,绝不利用父亲的影响为自己谋半点私利,我们选取了多个细节来表现,对大女儿许道江和父亲之间的描写可谓细中之细,如:

  多年来,许道江养成了凡事靠自己拿主意的习惯。考军校,还有每一次提干,都是成功后才会告诉父母。她清楚地记得,她被提拔为二炮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后,回家探亲时,同行的人告诉父亲,“道江提副部长了!”父亲耳朵不好,反问女儿,“什么?提副处长了?你不是处长吗?犯错误了吗?”得知情况后,反而叮嘱女儿,“要多为老百姓办事儿,要小心谨慎,别犯错误!”

  虽然许光从不徇私情,但他对子女同样有一颗慈爱之心。如大女儿有孩子后回家探亲,许光为她破了例,“你爸说你孩子太小,坐车不方便,让我来接你。”司机的话让许道江瞬间模糊了双眼:爸爸原来是很疼女儿的!但那次许道江离开新县返回北京时,父亲却说:“你自己打车吧,不能再送了。”

  还有许光送儿子当兵等细节,更是展示了许光让人动容的父爱,许光的形象也更加立体真实、饱满感人。

  选择可以揭示人物思想境界的细节。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不单纯是向读者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经历,还要透过这些事迹探索人物的内心思想,写出人物的灵魂之窗、思想之光,如:

  听女儿介绍说来了两位专家,许光不客气地说,“专家呀,专家应该到基层多给老百姓看病,怎么专给我看病来了?”

  女儿想让父亲去住条件较好的一科病房,父亲坚持住在条件差些的二科病房,“我是来治病的,不是来享受的!”

  他和医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级别不高,你们这样做,就违反了政策。我心里不安。”

  这样不享受特权、不搞特殊化、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好干部,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透过倔强、质朴的语言,现场感很强的场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许光。这些细节描写将高大的人物形象填充得有血有肉,真实亲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许光高贵的思想境界。

  这篇人物通讯在许光获得2013年度河南省道德模范的次日,《信阳日报》以头版倒头题余文转四版一个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当之无愧地获得信阳日报总编辑奖,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除了得益于许光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朴实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外,也和记者扎实的采访和细腻的情景描述密不可分。

  (作者为信阳日报社外宣通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