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情”丰富些再丰富些
——地市党报强化新闻评论的思考
李晓俊
随着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和各类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地市党报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市党报如何突出“重围”,打造战略新高地?从浙江省地市党报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强化新闻评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在思想理念上,突出新闻评论的主角地位
新闻评论,素有表达媒体“喜怒哀乐表情”的称谓,起着引导舆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现代传媒体系,已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格局,要想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建立自己的拳头产品,而新闻评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地市党报而言,要有效引导舆论、发出“好声音”,需要把新闻评论放上主角地位,通过强势的新闻评论来丰富自己的“表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提升引领力、竞争力和关注度。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级党报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新闻评论的权重。人民日报于今年初开辟了每周五期的“评论”版,并提出了“打造成干部论政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的办版目标,受到了广泛关注,为地市党报加强新闻评论树立了标杆。浙江省各地市党报也都加大了对新闻评论的“经营”,或开辟专版推出专栏,或新设部室增加人员,新闻评论的发展态势强劲。比如,宁波日报推出了“时评”专版,一周三次、每次半个版;嘉兴日报则在二版开辟了占据半个版的新闻评论内容;绍兴日报和湖州日报也分别推出了“评论”和“湖州论坛”专版。从实践来看,浙江省地市党报的这一新举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据湖州日报统计,在近一年来的读者来稿中,新闻评论类内容居第一位,该报刊登的一些新闻评论还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转载。
二、在内容选择上,既要“顶天”更重“立地”
新闻评论,观点为王,内容为王。当下思想激荡的时代,为撰写新闻评论提供了广泛的议题。在地市党报新闻评论中,除了为稿件配发的短评、编后等外,评论的对象许多为外埠的新闻事件,这固然扩大了报道领域,但却忽视了“立地”,新闻评论的贴近性显得不足。新闻学理论中,接近性是衡量一则稿件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在时下更强调读者细分的情况下,“唱好地方戏”依旧是地市党报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地市党报的新闻评论,既要紧跟思想潮流,关注社会上最新的热点、最受关注的焦点,更应接“地气”,注重地方特色,积极从本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中选取立论的体裁、讨论的话题,或是对全国性新闻话题作“落地化”处理,以此来触发共鸣、形成共识。
三、在表现形式上,走多元化创新之路
在当前多元的社会条件下,新闻评论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除了内容、文风等方面外,表现形式上同样要走多元化之路。当下,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等传统形式外,浙江省地市党报还纷纷采用了时评式、配图式、观点式等新闻评论的新形式。这些大胆有益的创新,为新闻评论拓展了新空间。
时评式:新闻时评,是现在许多报纸常用的一种评论方式,这一类文章主要针对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热点问题展开评论,大多具有观点鲜明、时效性强等特点,目前从中央到省和地市一级的不少报纸还专门开辟了新闻时评的专栏或专版。比如,杭州日报的“吴山时评”、湖州日报的“湖报时评”等栏目,均在各自的读者群中有着广泛的关注度。
配图式:图文并茂,历来是报纸吸引读者眼球的一大“利器”,现在,这一方式已被不少报纸应用在了新闻评论上,或以漫画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或以评论为主、配以相应的漫画,这种配图式新闻评论往往关注度更高,而且也起到了美化版面的作用。浙江省地市党报的新闻评论专版上,大多采用了这一方式。比如,湖州日报“湖州论坛”专版专辟了“漫话漫画”的栏目,编辑针对热点事件选用漫画,再配以精干的文字,观点鲜明、图文并茂。
观点式:主要是借鉴微博的形式,以一个观点的形式来评论一个新闻事件,这种原先主要应用于新闻杂志的方式,观点鲜明、短小精悍、言语犀利,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参与性。比如,绍兴日报在“评论”专版上专辟“报网一周微评”栏目,以“搜索绍兴正能量”为宗旨,每次刊发几则闪耀着思想锋芒的“辣评”,直抵受众的心田。
当前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思想”的竞争、“观点”的竞争。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地市党报需要高擎新闻评论的大旗,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锐气,从而继续强化党报在舆论场中的主导地位。
(作者为湖州日报新闻中心主任)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