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务参考》杂志
创办2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编者按 9月19日,在《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办2周年的日子里,《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办2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新闻业务参考》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全国道德委专职副主任、《道德新视界》杂志社长魏良鹏,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总编室原主任刘鲁燕及部分专家和来自企事业传媒人士汇聚一堂,为杂志办得更好出谋划策,让杂志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刘国昌:“桥梁”与“实用”并重
本次座谈会以《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刊2周年为契机,请大家围绕《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和中国新闻培训网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新闻业务参考》杂志是由中国新闻培训网办的一个内刊,到现在已经两周年了。当时办这个杂志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桥梁”,一个是“实用”。 “桥梁”就是我们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各个企业,各个单位,都办有内刊、企业报;有些集团、公司办一些杂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宣传阵地,针对这些从业人员来讲,业务有待提高,尤其对当前媒体整合形势下,更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新闻培训网一直做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为了把这个培训做的更好,办了一个杂志,叫《新闻业务参考》。请一些新闻专家、学者参与杂志的制作,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第二点就是“实用”,就是专门讲新闻技巧、新闻写作等各方面问题,更多的以讲“术”为主,侧重讲技术技巧。比如如何划版、如何做标题、如何写消息、通讯等,也就是说讲授新闻工作当中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
杂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很多需要完善需要改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学员提出改进意见。让杂志办的更好,更有影响,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蒋 铎: 增加网络摄影 开设图片点评
这本杂志从我看到后,了解到这本杂志在人员紧缺、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去办很不容易,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虽然从刊物背景上比不了那些新闻理论刊物,但是内容却是实打实的,编辑的也是非常的精心。我想说的意见是,关于网络方面的知识弱一些,这方面需要加强,比如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增加一些手机拍的照片,内容会更加丰富;再就是增加名词的解释,如微信、微博、客户端等,这些方面一定要加强。
第二个意见就是做一个专栏点评照片(好照片或有问题照片),这样对基层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好的提升。第三点,封面需要改进,因为封面相当于人的脸面,起到一个旗帜作用。▲
黄抗生: 定位须明确 功能更实用
黄抗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要闻与社会部原主任
祝贺《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刊2周年,我是这本刊物的作者也是刊物的读者,下面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和看法:
一、刊物定位应该进一步明确。杂志定位于“面向企事业传媒的全国性新闻理论参考读物”这个定位好,但对象较大较空,需进一步明确,进一步满足针对企事业传媒的需求。
二、强化刊物的实用性。杂志好不好,无非就两个功能,一个有用,一个好看;或者既实用又好看。因为杂志是为企事业媒体服务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实用性。好图片的点评,好稿件的点评,好版面的点评等等。但点评的稿件不一定是人民日报、主流媒体的稿件,也可以点评企事业单位的稿件,让导师专家作点评。有些好的版面、图片等,也可以请学员毛遂自荐做以点评,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形成一个互动的效果。
三、新闻采写中“采”的方面需加强。采写中“采”的方面比较弱一些,希望企事业的媒体人员在采的方面需要加强一下。
另外,在杂志栏目的设置,“卷首”可否写成“卷首语”,“社长论谈”可否改成“社长寄语”等。希望在栏目名称上是否更应该进一步推敲。▲
刘鲁燕 : 突出杂志的实用性、专业性、互动性
刘鲁燕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总编室原主任
《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办得不错,但我个人感觉,杂志的定性更应该具体一些。
办杂志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把它集中在某一个方面,重在培训、重在地方企业报刊的服务,定位更具体一些;再有一个是我个人在讲课和写稿时遇到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问题,面对的读者和讲课时的听众、学员层次不均,有时感觉也把握不好,之所以请我们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讲或者来写稿,主要就是我们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更贴近咱们的学员学习与交流。所以这本杂志实用性要突出。另一方面在专业性、概念性的东西也要解释一些。比如如何写好新闻,我个人感觉一些读者也好,学员也好,还没到“如何写好”这一步,面临的是“如何写”的这一步,因为你连“如何写”都不知道,谈不上怎么写好。所以在《新闻业务参考》杂志上有时候针对编、采两方面有些专业性的实用性的名词、概念,也应该解释一下。比如说什么叫新闻采写的角度等。▲
许 林: 放低身段 突出个性
许林,人民日报高级编辑、CFP图片集团编审
《新闻业务参考》创办2周年了,可喜可贺!
从办这本杂志的角度讲,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同志,希望杂志定位更贴近学员。在栏目设置方面,如“卷首语”更好些,“社长论谈”可改成“总编社长杂谈”,这样写文章,发表文章更方便一些。
要放低架子来做。“评论创作”可改成“评论漫议”,把栏目设置的语气、身段降低,语气更缓和。因为我们是培训机构,是培训机构的杂志,是民间的,这样跟官方一些杂志有所区别,这样有我们自己的个性。
另外在印刷成本上要有所降低,因为基本上亏本经营。但在人员、财力等方面困难的情况下,办了2年也很不容易了,希望继续坚持。▲
魏良鹏:落实三贴近 用好新媒体
魏良鹏,全国道德委专职副主任、《道德新视界》杂志社长
祝贺《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办2周年,这本杂志应社会需要而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我了解,这本杂志采编人员的力量是非常雄厚,不愧是企事业通讯员、编采人员的良师益友。
针对这本杂志有几点想法:一是杂志做为通讯员、编采人员的良师益友,受到大家的欢迎。但它的周期较长,建议周期缩短;二是封面有待提高,要接地气,照片要多用一线人员拍摄的照片就更好了,带泥土气息的就特别生动了;三是多一些案例分析,比如一个记者在你的生涯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儿等等,这样更贴近他们;四是在新媒体时代,杂志要接合自己的培训网,搭建好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平台,互相匹配,这样受众会更多,关注的人会更广。
再有,可以增加一些行业自律的栏目,加强新闻教育的内容,使年轻的编辑记者在健康的轨道上迅速成长。▲
戚 鸣 :完善栏目内容 增强针对性
戚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系原主任
躬逢《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办2周年之喜,我谨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本杂志强调的是实用性,建议“知识窗”和“心香一瓣”合并为一个栏目。建议再增设一个“我是记者”的栏目,写过去的老记者和写现在的新记者,通过记者的成功经验把新闻职业的理念反映出来,让年轻的编辑记者从中受益,在新闻道路上更好成长。
杂志强调讲“术”,但“道”也应该讲。要加强新闻理论的内容,杂志如果反映的完全是业务,没有理论,就不清楚记者怎么尊重事实、监督等。我们要通过记者的典型经验来培养企事业单位内刊编辑记者的恒心、专业理念和技术技巧。
另外,希望增加新媒体的内容,介绍新媒体全能记者,也叫全媒体记者,讲述他们的工作过程。同时也希望杂志增加观赏性,多运用图片、插图、漫画、图表、色块、线条等手段,把杂志办的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引人入胜。▲
谢 龙 :以互联网思维办杂志
谢龙,人民网节会频道总监
今天出席《新闻业务参考》杂志创办2周年座谈会,很高兴!
《新闻业务参考》杂志非常符合我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每每看到都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本杂志确实办的不错,希望它越办越好。
这本杂志是专为企事业内刊编辑记者服务的,这个特色要继续保持。据我了解,在一些基层单位大有想学新闻的同志,但苦于没有渠道,这本杂志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受到大家的欢迎 。
我做为一个网络编辑,我认为这个杂志“好编排赏析”栏目非常好,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网络虽然不同于报纸版面,但也有一个如何美观大方的问题,这个栏目所刊登的文章对搞好网络的版面很有借鉴的意义。
另外,希望添加一些网媒工作者的文章、互联网思维的文章。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与提高,已是迫在眉睫。办杂志要得这个风气之先,下好先手棋,走在时代的前列。▲
史景花:增强互动交流
史景花
针对贵刊“导师信箱”栏目文章登出后,如再与提出问题的学员进行回访,让学员回答一些个人感受,这样,彼此就有一个互动的空间。
“好编排赏析”栏目,点评一些基层单位报纸、版面,比如一篇报道,一个版面,这个标题应该怎么做,或者针对同一事件,人民日报是怎么说的,中青报是怎么说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然后讲讲为什么,哪个更好,这样我们从中学到的会更多。▲
(华北石油报社)
袁禄娥:通讯员的良师益友
袁禄娥
针对这本杂志,我是通过中国新闻培训网了解到的,只是想提高我们自己的工作水平。尤其通过“导师信箱”、“报刊阅评”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对我们受益匪浅。“挑错改错”栏目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以往误用的字词,通过这个栏目得到了及时更正。另外,今天各位专家对杂志的建议,对我办报的工作也是很好的建议。▲
(泰豪沈阳电机有限公司)
郭力文:杂志的“位”、“整”、“实”、“新”、“帮”
郭力文
“位”:杂志定位帮助一线员工学习成长,对学员很有帮助;
“整”:整合很多资源,比如工作中有些版面的编排,会通过这本杂志点评的一些好版面去编排自己的杂志或报纸,效果很好;
“实”:杂志上的一些业务文章,让我们成为行家里手;
“新”:在新媒体方面,我们除了做纸媒,还要做网络编辑工作,经营微信、微博等,因没有太多的经验,还希望在这方面通过文章来指导帮助;
“帮”:从培训的角度带通讯员队伍,管理通讯员队伍,让他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杂志上可以反映一些培训学员的心得,增加互动性。▲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张永清:结合新闻培训 增加新颖内容
张永清
建议杂志中能否多开辟一些新闻摄影的点评,内文可做摄影图片的插页,使杂志内容新颖、增加可读性。杂志内容应跟每期的新闻培训做捆绑,把每期培训的内容、学员的发言做一摘编,来展示给大家,增强互动性。▲
(山西长治广播电视台)
周晓东:以杂志为媒介,增加新闻培训班内容
周晓东
参加这次培训班和这个座谈会收获很大,这本杂志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指导了自己工作,教会我们很好的学习新闻的方法。另,可多登一些办班内容,丰富学员视野。▲
(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常虹庆:完善自我 加强合作
常虹庆
这本杂志非常好,很合适我的业务提高。通过“报刊点评”可否请老师给我们的报刊做点评?另,希望期刊能多一些案例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杂志上的案例分析来提高自己。▲
(红云红河乌兰浩特卷烟厂)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