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摄影要有一股钻劲
摄影要有一股钻劲
2015年01月  作者:徐建中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403    责任编辑:xwywck

 

摄影要有一股钻劲

徐建中

  从事记者生涯几十年,从行业新闻到中央新闻,都要经常外出釆访,有固定选题,也有新发现的线索,无论近或远、难或易,都要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达观场,核实准确。尤其是摄影记者,当年身背传统式胶片照像机,肩负着见证、记录历史的重任。而往往在重大活动中记者较多,新华社会有两三个名额,而我们却只给一个,也就是说三比一的力量在现场竞争。报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新华社的通稿照片如果比我们的好则择优刊用,彼此差不多则用本报的,如果我们没有则必用通稿。这就需要你付出加倍的干劲和钻劲去拼博,否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形势逼人啊!必须要动脑子去选择好的位罝、新的角度、巧用光线、抓准神态等等,要让拍出来的照片会说话才好哩!

  钻劲是什么?怎样发挥钻劲?我挑选的这几幅照片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87年5月21日,朝鲜金日成主席开始访华,邓小平同志于22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前会见金日成主席,因人多地方小,谁也拍不好照片。我紧紧跟着两位领导人后面,一进入大厅他们突然热烈地拥抱起来,我正处在有利位置,举起像机迅速抓拍了5张,当晚经夜班编辑和总编辑反复观看比较,有一幅大照片因神态较好被选用在第二天头版头条上,真让人开心啊!

  1988年3月31日,政协主席李先念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民主人士们的意见,时钟已超过12点会议才结束,我们都一一走出会场,唯独不见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出来,我立即返回会场去细看,原来老邹正在念读当场写好的新闻稿,李先念左手扶着沙发椅背,面带微笑细听, 画面十分亲切感人,我立即抓拍到“李先念当场审稿”这幅大照片(见图片)。

李先念当场审稿

  1994年,为迎接国庆45周年,我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一版摄影画刊,主题是“欢歌曼舞度国庆”,定于10月3日见报。我当即从吉林、内蒙古、中国青年报和北京晚报约了一些照片稿。与此同时,我获得了三条重要信息:一是报社决定派我和其他10名记者采访国庆节晚上在天安门广场的联欢活动。二是国航从北京飞往上海的1501次航班上有空中迎国庆的内容。三是北京饭店总经理王泉生将在国庆节为新中国同龄人职工庆贺生日,这都是与画刊贴题的好内容。于是,我在9月30日前先把版式设计好,送审后的有关照片先制好版,留出3张横幅照片的位置。

  “十一”早上8点30分,我乘国航班机飞往上海,在空中拍摄了机长那宝恩与乘客在客舱里互动的照片。下午返回北京赶到北京饭店,拍摄王泉生总经理手持鲜花祝员工马振明生日快乐的照片。晩上又赶到天安门广场拍摄群众联欢和燃放焰火的照片。当晚,除赶发新闻照片稿外,按原计划选放了三张橫幅照片,10月2日上午拼版,3日按时见报,一环扣一环。整版共刊用15张照片,唯有这3张是最新的,也是独家所有的。国庆节这一天,我飞得最高,跑得最远,也最紧张最劳累。

  有人打趣戏问:你都图个啥呀?其实啥也不图,也没啥可图。唯独是人民日报记者的责任心而已!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