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大兴业务研讨之风 守护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大兴业务研讨之风 守护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2014年11月  作者:杨振武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31    责任编辑:xwywck

 

 

  杨振武

  1955年5月出生于河北新乐,汉族,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0年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78年9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人民日报社驻河北记者站记者、首席记者。1989年3月起先后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教科文部副主任。2001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主任,2004年任人民日报社编辑委员会委员、海外版总编辑,2006年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2009年11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3年4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2014年4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

 

大兴业务研讨之风

  今年人民日报“新春走基层”报道特色鲜明,既快又新又实,赢得各方赞誉。最近,地方部围绕这次采访,组织大家从多方面多角度总结研讨,我很赞成。

  看了大家写的10多篇研讨文章,深有感触。其中有宏观透视,也有微观分析;有经验总结,也有思考感悟;有公允评价,也有具体建议。这些文章饱含着大家对新闻的热爱与追求,更有对业务的思考与感悟,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记者多为个体劳动,很多同志往往稿成事了,对其中经验教训、成败得失,鲜有总结。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很可惜。正因此,我在记者部工作时,曾用很大力抓业务研讨,受益匪浅。既使一些精品力作得到褒扬,也便一些同志的思考得以升华,更营造了大家重好稿、写好稿的浓厚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作诸葛亮”。我们提倡业务研讨,就是要大家七嘴八舌,集思广益,进而落实在出好稿上。交流能出点子,碰撞可闪火花,业务研讨就是思想上的碰撞,可以让大家开动脑筋,开阔视野,开掘潜力,开足马力。

  开展业务研讨,贵在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会形成一笔不小的财富,也会调动大家钻研业务的积极性。编辑部各部门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并认真抓好,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守护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采用了基于O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TM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 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

  这是我在审阅大样时删掉的一段文字。像这样的表述,不知能有多少读者看得懂?

  稿子里夹带英文,是近几年报刊中存在的大问题,本报也不例外。我曾多次提醒这个问题,但收效不大。昨天总编室值班手记分析说,有的是难以替代,有的是已成习惯,有的是重视不够。我认为主要还是第三种原因,重视不够懒字作祟。

  因为懒,该翻译的就不翻译了,囫囵吞枣;因为懒,该规范的就不规范了,半生不熟;因为懒,该把住的就放行了,任其泛滥。这里面有认识问题,但重要的还是责任心问题。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的语汇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用语。如使用广泛的干部、坦克、因特网等等,这些通俗易懂的“外来语”,既丰富了我们语汇,也方便了大家生活。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牢记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

  我们不能懈怠,要从我做起,从眼下做起,从笔下做起,担当起守护祖国语言纯洁和健康的沉甸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