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编采技巧 >> 多些“亲民的味道”
多些“亲民的味道”
2014年11月  作者:崔士鑫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多些“亲民的味道”

崔士鑫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许多篇目,可以说都是优良文风的典范。除了语言通俗、精炼,易读易懂,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回避问题,或者说是始终带着问题在讲。比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是对几个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全面回应,很有针对性。

  在西藏日报的时候,为了解决个别同志写言论空洞无物,充斥着正确的废话的现象,我们曾尝试提出要求,就是写每篇言论前,你首先自己要明确,这篇言论要回答什么问题,会不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会提,你就不要写了。后来推广到新闻报道,每篇报道在写作前,你可以在标题中或正文里直接提一个问题,比如“如何解决拉萨打车难”,然后再报道有关部门最近推出的举措。即使不把问题明确提出来,你心里也必须明白,有时老总也要问记者,你那个问题是什么?会有人问吗?记者问题问得不准,往往就能看出他对读者关注的焦点何在理解得深不深。后来有的同志还套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句式,归纳出“为谁写、写给谁看、我在做什么”,在写稿之前先弄清楚。这样就可以避免不管对象,照抄文件,写出来的言论与新闻,就比较有一点“亲民的味道”。只有带着问题写稿,真正回应读者关切,才能体现出担当精神和“三贴近”的精髓,稿件才能真正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