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忆恨水二三事
忆恨水二三事
2014年11月  作者:吴桐桢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38    责任编辑:xwywck

 

忆恨水二三事

吴桐桢

  张恨水(1895-1967):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面  试

  恨老说:“时间宝贵。今天咱们先公后私。对了,你知道‘先公后私’是什么意思吗?”

  我说:“知道,是先考虑办理公事,然后才轮到私事。”

  恨老说:“此语出自何典?”

  我说:“不知道。”

  恨老说:“看来你和小水(指张小水,是张恨水的儿子)一样,学习成语只满足于知道意思,不注意‘探源’。这样学习到的成语不全面。你去查一查书,可能是出于《孔丛子·记义》:‘于《东山》,见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知道了这个出处,可以知道《东山》这首诗的意思,还可以学习周公的品质。”

  我说:“我一定去查。”

  让我落座后,恨老又问我现在国文正学什么。我说唐宋八大家。他说:“好哇,八大家里你喜欢谁?”我说:“苏东坡。”他说喜欢苏东坡的哪篇文章。我答:“都喜欢,特别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问我喜欢《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哪一点。我说:“喜欢苏东坡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的‘想当然’的性格。”恨老听了我的这一回答,好像很兴奋又有些不解,说:“你把苏东坡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表现出的‘想当然耳’说成是他的性格,这我还真是头一回听说。你说得好!领教!领教!”

  他又接着问:“你知道唐宋八大家在写作上最主要得益于哪些书吗?”我又答了个“不知道”。

  恨老说:“不知道不要紧。你们刚开始读,可以慢慢体会。我以为读完八大家将来再读《左传》和《前四史》时要体会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好了,先公,进行面试的环节就到这里吧。后私,我想请你去拜望小水的高堂,顺便吃个晚饭,如何?”

  我说:“我愿意去拜望并叨扰伯母。”

  这时他找我要带来的那应“笔试”的文章。我给了他。他说:“笔试由《北京人》版主编‘零碎’(这是笔名。真名左笑鸿)来判分。如果及格,他会在《北京人》上发表。不过我要先看看你写的字。”

  他拿过我的稿子后,只看了一遍就说:“字写得不错。你毛笔字临过帖。小水跟着我颠沛流离,没能在书法上系统练习,是个遗憾。”

  恨老说的“小水的高堂”住的地方,就在新民报楼内。这时我才知道小水的亲生母亲就住在此楼的非办公区。此前我随小水去过在阜成门内北沟沿(今赵登禹路)、小水每天上学住的那个家,而且见到过小水的母亲和弟弟妹妹,却不知北沟沿住的是恨老的三夫人,见到的弟弟妹妹是三夫人所生。小水的生母是二夫人(小水每星期日是必来探望的)。至于大夫人的情况,小水没跟我提及。

  聊  天

  到了非办公区拜见伯母后,伯母很热情。她说:“你和小水同窗,这是缘分,很可贵!你们一定要互相照应!我今天烧家乡菜给你们吃。”

  不久,恨老也来了,对我说:“我把你的稿子交给他们了。其实你来当夜工,从你所做的工作来说,只看看你写的字就行了,不一定非进行面试和笔试。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不想破坏新民报进人的规矩;另外也不想让你有凭着小水的关系进入的新民报的想法。至于把你请到我家来,倒是想通过你了解一下小水在学校的情况,希望你们互相帮助。特别是如果学校里有政治上的争论,嘱咐你们不要参加。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好好读书。”我说:“请您放心。我和小水会这样做。”

  接着我们就攀谈起来。谈话的内容多是恨老问,我和小水答,谈的多是国文学习的问题。其实我对恨老本有许多的问号悬在胸中,但因为怕失礼,所以没敢问。不过小水还是借着同学中有人托他向恨老请教,问了几个问题。

  在恨老的答问中,使我至今不忘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要写小说的同学,要注意观察“细节”和体察“人物性格”。恨老说自己就是从《史记》中得到了许多“如何写性格、写语言”的启发。

  他一边说自己,一边问我和小水:项羽和刘邦同是见到秦始皇浩浩荡荡的出巡,他俩各自的反应是什么?我说:“没太注意,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我们把精力都放在今译和古代汉语语法上了。”恨老说:“这样读也有必要。不过今后要写小说的人读《史记》就要加上我刚才说的那一条:注意太史公在《史记》中是怎样写人物性格,怎样写反映人物性格的语言的。”

  另一个问题是“恨老写了这么多部小说,著作等身。他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恨老没直接回答而是背了两句诗:“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接着问我们懂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小水和我都说“朦朦胧胧”。恨老说:“不用我开讲,还是你们自己去体会。我写这么多部书,最怕的就是不能做到‘启夕秀于未振’,不能做到‘陈言之务去’从而落入俗套。”

  饭后恨老知道我的时间金贵,就主动提出来让我回家忙其他的事。

  通过这一次聊天,使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