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在新闻路上砥砺前行
在新闻路上砥砺前行
2014年07月  作者:焦 健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13    责任编辑:xwywck

 

在新闻路上砥砺前行

焦  健

  2014年3月12日,两会闭幕的前一晚,我手里还剩最后一篇稿,是个大稿子。我在报社对面的旅馆里,摆出电脑,再把圆珠笔、采访本、录音笔,还有一杯水、两片饼干,次第排开,整整齐齐--我喜欢这种“干大事”前的仪式感,然后心里默念:开始吧,来一场漂亮的收官战!

  翻开采访本,扉页上是工整的“两会”二字,是我在3月1日上会前一天写的。第一页,密密麻麻写的是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代表的信息。按照报社安排,我在两会首日要交出一篇人物特写,字数不多,但我知道轻重。我查找了尽可能多的资料,提前打电话联系,在她赶到驻地的第一时间走进她的房间,交谈了一个多小时。稿子《“蜀调川音”的“青衣风范”》反响不错,沈代表也发来短信夸奖“写得很特别”。

  今天这篇要写代表委员眼中的两会,是个有意思的选题。在过去的十几天里,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眼睛,或者媒体的聚焦,来形成自己的两会印象。但在代表委员眼中,两会又是怎样的呢?做记者,经常会跳进别人的故事里做客,又突然从故事中抽身出来做个冷眼的旁观者。“在生活之中,尽情地跳到生活之外,我们的生存因此便也获得了一种奇异的理由。”这是记者教给我的道理。

  我有一个毛病,当码字码得飞快时,血脉贲张,就必须起来走走。这时,微信群里又热闹起来,对同行的揶揄、对同事的赞美、对好选题的得意,以及对稿子的争论,每晚都能调剂大家疲惫的身心。就像每晚,当我八九点钟交稿后,都会去同事吴晓杰的宿舍,与他聊天,然后再回家。他去照顾身怀六甲的妻子,我去照看刚满周岁的孩子。即使是从南边的家,到西边的驻地,再到东边的报社,每天画一个接近60公里的“三角形”,我也乐此不疲。

  12点钟,我终于交稿。在点下“发送”键之后,有种很想与人分享的冲动。但是夜已深,四下寂静,好在房间里有扇不大的窗户,撩起窗帘,一轮未满的明月恰好映在玻璃上。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这篇稿子在见报时变得我也不认识它了,只有标题还在——“砥砺前行,更待繁花满树”。我喜欢这个标题,也把它送给我的第一次两会之旅。

  (作者为光明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