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好稿赏析 >> 春来更好有花枝
春来更好有花枝
2014年05月  作者:董广安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编者按   2013年11月以来,光明日报对一版版式、选题、内容、编排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改革。中央领导人活动报道少、短、精,来自基层鲜活的新闻数量增加,版面设计活泼灵动,图文并茂,整个版面焕然一新。下面载文对其进行一番赏析。

春来更好有花枝

——《光明日报》一版好编排赏析

董广安

彰显宗旨突出定位?强化一版导向功能

  在网络媒体冲击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在如何坚守主流价值观、引领主流舆论、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光明日报虽然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努力把报纸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一宗旨始终没变,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这一个性定位没变。

  改版后的《光明日报》一版,发扬知识密集型、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的传统风格,进一步提升一版文章的思想性、理论性,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践行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光明日报总能在重大理论和思想面前,旗帜鲜明亮明观点,阐释道理。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光明专论》发表了《在新高度上研究和宣传毛泽东》,以清新文风,在深入分析中明晰事理,在娓娓道来中引导舆论。评论旗帜鲜明地阐明了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新起点、新高度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意义,强化了主流媒体一版的舆论引导功能。

打造栏目品牌优势   瞄准基层报道鲜活

  “走基层 ● 不了情”“时代先锋”“改革进军号”等品牌栏目不断涌现一版,瞄准基层,或人或事,或个人,或群体,时常登上一版头条。比如《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春天的脚步深深浅浅》(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后续报道)、《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等报道,都带着清晨的露珠,洋溢着泥土和海水的气息,沁入读者心扉。

  《光明日报》通过对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的改革,既坚持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又压缩出了宝贵的空间刊登其他新闻,极大地丰富了一版内容,提升了品牌栏目的传播效果,提高了版面的利用率,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符合转型期纸质媒体的发展趋势。

扮靓一版大气厚重  版面风格清新明快

  此次改版中,《光明日报》一版在坚持朴素大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版面色彩、版式设计、新闻图片进行了大胆运用,设计出的版面保持了严肃主流大报应有的风采,也基本上符合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的审美标准,体现了以受众为本的办报理念。

  改版后的《光明日报》一版,在确保报道内容紧跟“改革”社会主旋律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报道形式。比如,报纸多次采用“双头条对贴式标题”的报道形式,来强化头条的分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双头条对贴式标题”报道方式将两篇报道以对称的样式呈现在头条的位置上,直接提升了报道的吸引力。同时,报纸将发生在全国不同地区的新闻事件放在一起,寻找到不同事件之中的相同点,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整合把握,真正做到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问题”。例如2013年12月1日的《光明日报》一版将《吉林经济:加长民营“短板”》《九江庐山:发展富含“绿色”》两篇报道放在头条,相互映衬,表现出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同思路与各自突出成就,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

  “今日导读”的设置,既为一版信息扩容,提示报纸精彩内容,又突出了一版统领地位、核心地位。如今年1月13日在报眼位置刊登消息,标题为《本报2版刊发习近平追忆贾大山文章》,其实也起到了导读的功能。编辑通过采取这些方式与后续版面相关报道的链接,各版互动互补,形成整体联动效应,使黄金版面资源发挥出更大效能,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读者,使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快阅读的读者不得不放慢节奏,从而达到深阅读、系统化、慢思考的效果,充分发挥纸媒的优势,彰显权威主流大报的特色。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