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通讯员园地 >> 通讯员:新闻采写的“编外”
通讯员:新闻采写的“编外”
2014年01月  作者:巩 炜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信息时代,都市类报纸、广电以及网络等媒体的发展,给党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好党报新闻采写“编外”人员——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对于充实党报采写力量,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抢占新闻资源先机,强化竞争优势,引导主流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队伍生力军

  新闻人才,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优势。传统媒体采编人员通过对新闻的采集、挖掘、加工和发布,使散落、碎片化的信息蜕变为富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而分布于各行各业的通讯员队伍,又处于新闻源头,能够较早获知新闻线索,了解新闻背景。他们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是党报重要、优质的新闻资源,弥补了党报因市场竞争不够灵活而导致的新闻源不足。

  2012年,甘肃日报实行改扩版,版面增加1/3,对稿件的需求量大增。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广大读者喜爱的甘肃新闻等版面,我们大量增加了通讯员稿件,不仅满足了改扩版对稿件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了报纸的宣传报道效果,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尤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甘肃日报开辟了《亲历·重生》、《喜看新家园》等栏目及纪念特刊,激发陇南、甘南等地数十位通讯员的极大关注和创作热情,他们采写和发表了一大批事例生动翔实、人物真切丰满、视角新颖独特的稿件,为这次持续近一个月的重大宣传报道战役增添了亮点,实现了报纸、作者、读者多方共赢。

现状尚存不足

  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稿件,是党报重要、优质的新闻资源,弥补了党报因市场竞争不够灵活而导致的新闻源不足,满足了党报及时、准确反映基层工作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动态需求。但是,现实情况与时代的需求之间尚存差距。

  地位有所削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为了应对外部竞争,特别是新兴媒体和都市类报纸的冲击,不断改革创新,其中包括加强和改进时政报道,对重大新闻题材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加大文化艺术类宣传等等。这些创新一方面大量占用了有限的版面,另一方面因为报道的高标准和题材的针对性限制了通讯员的参与。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对基层,特别是对农村的关注度,从而使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并不十分凸显,地位有所削弱。

  采写积极性不足。一些报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记者实行“按稿计酬”,优先刊发本报记者稿件,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通讯员稿件的见报率,通讯员写稿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挫伤。还有一些记者为了加大自己的发稿量,在没有参与采写的情况下,擅自在通讯员稿件上加署自己的名字,使通讯员的劳动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了他们的写稿热情。

  稿件质量不稳定。党报通讯员一般由各地宣传部门人员和各单位新闻爱好者组成,这些人员岗位轮换快,致使通讯员队伍更迭频繁。新上任的通讯员在新闻理论、写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匮乏,而报纸由于改革等一系列原因,近年来普遍疏于开展提升通讯员写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得通讯员写作水平一时难以提高。有的新通讯员稿子连续几次发不出去,就失去了写稿的动力;而老通讯员写稿时间长,容易形成套路,缺乏创新,致使稿件质量大受影响。同时,许多通讯员写稿仅是业余爱好,加上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宣传重视不够、要求不高、激励机制跟不上,致使通讯员写稿全凭个人兴趣,造成来稿数量不稳定,有时甚至出现无稿可用的情况,总体影响了稿件质量的稳定性。

调动队伍积极性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在网络媒体喊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冲击下,为了确保党报在抢占信息源方面始终处于优势,促进党报常改常新,必须重视发挥通讯员作用。

  打开“绿色通道”。从办报理念和指导思想开始,切实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全社共同参与的重要业务工作长抓不懈。负责通讯员工作的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与通讯员勤沟通、多联系,定期通报宣传重点,约写相关稿件,向当地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及通讯员本人通报上稿情况,激发通讯员写稿热情。适时组织评比,表彰优秀通讯员及其稿件,增强通讯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党报还应在版面设置方面多为通讯员的锻炼成长提供“阵地”,比如开辟市、州、县、乡新闻专版或专栏,多编发通讯员稿件,树立他们的写作信心。要做好这一点,报社编辑部应在内部审核、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达成共识,通力合作,为通讯员稿件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壮大通讯员队伍。通讯员不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对于他们采写的新闻稿件不应过分苛求,但同时也不能降低见报稿件的标准。要解决通讯员稿件质量与见报标准的矛盾,固然需要编辑做好耐心细致的编辑工作,更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对通讯员的培养提高,开展系统培训。当通讯员的新闻采写能力得到提升,当他们熟悉了报纸的用稿要求和规律,即使变换岗位,也会乐于继续投稿。从这个意义来说,报社对他们的培养是一种“双赢”。

  目前,党报普遍设有专门的通联编辑小组,负责挑选、审核、编辑通讯员来稿,同时尽可能地帮助、指点通讯员提高新闻采写基本功。有条件的党报还专门挑选记者编辑担任通讯员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具体评述稿件优劣,指导通讯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为党报培养和储备越来越多的“编外”新闻人才。

  当前,党报越来越重视自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在研究探索报网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开辟论坛、留言板、通讯员园地、通讯员习作等栏目,开展编辑与通讯员、读者的即时互动交流,更好地帮助通讯员成长,同时,还可以发展潜在通讯员,壮大通讯员队伍。

  建立有效机制。过去,通讯员来稿必须加盖当地宣传主管部门公章,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员来稿大多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传送。这样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传统监督管理方式却难以落实,通讯员稿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对报社的稿件审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负责编发通讯员稿件的编辑应恪尽职守,严格把关,确保其稿件的真实性。

  然而,通讯员毕竟不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中难免会出现新闻事实、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有甚者,由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个别通讯员置新闻真实于不顾,在来稿中夸大事实甚至弄虚作假。针对这种情况,编辑凭经验、凭感觉审核、编发,给稿件的真实性留下了很大隐患。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报社应积极主动与各地党委、政府协调,在当地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将宣传系统的新闻稿件也纳入电子公文系统,采用电子印章等成熟技术,恢复对通讯员稿件的有效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将监督管理机制前移到通讯员写稿、发稿环节。同时,应严肃纪律,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的通讯员,一经查实,即刻除名,保证党报通讯员队伍的纯洁。

  (作者为甘肃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