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摄影 >> 浅谈新闻图片的视觉突破
浅谈新闻图片的视觉突破
2013年11月  作者:王春鸣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当人们每天应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时,有选择地接纳信息成为一种必然。作为企业报的平面媒体,如何吸引受众眼球面临挑战。多年的采编实践使我感悟到,突出新闻图片作用实现视觉突破,是企业报应对挑战的有效办法之一。

  实现新闻图片视觉突破,是“读图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报采编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结合笔者的采编实践谈谈管见。

一、学会透过视觉看新闻

  视觉,通俗地说就是眼睛看到并感受的图形及实物。

  达芬奇曾说过:“距离感官最近的感觉反映最迅速,这就是视觉。”视觉传播已经超过文字传播成为当前最迅猛的重要传播方式。但人们通过视觉看到或感悟的东西,不一定是新闻,作为企业报摄影记者,需要学会透过视觉看新闻。

  图片是提供视觉的形式,只有新闻图片才含有新闻元素。因此,采编人员必须透过视觉看新闻。就企业报而言,图片新闻的视觉效果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在采访中,只有记者在视觉中发现了新闻,才能通过镜头捕捉到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瞬间。

  透过视觉看新闻体现的是记者的功力,这功力来源于长期训练的基本素质和新闻敏感及强烈的使命感。特别是摄影记者,必须善于在纷繁多变的事件及其发展过程中,发现新闻报道价值所在,并在看似平常的事态背后找出新闻的焦点在何处,经过大脑处理后再按下快门,用画面语言恰当地反映出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才能获得真正的新闻图片。笔者在铁路行业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切身感受到要学会透过视觉看新闻,必须在具备新闻敏感和责任心的同时,对所在的行业知识进行“充电”。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在采访拍摄时,利用专业知识抓拍到既有冲击力又符合专业特点的新闻图片。

  2009年初的一次采访,我体会到应用专业知识拍新闻图片,不但能另辟蹊径,还能从独特视角看新闻。

  当时恰逢一年一度的春运启动,各媒体争相聚焦春运,但各路记者普遍把镜头对准客运服务行业和铁路购票,而保证春运列车安全畅通的铁路工务部门,却少有媒体记者光顾。其原因大多是限于专业知识,采访比较困难往往费力不讨好。对铁路专业知识的掌握,为这次采访成功奠定了基础。我专程赶到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滨洲线西岭口段,采访到了高寒条件下铁路线路工人战风斗雪保春运安全的新闻。当天,在充分了解线路工人冬季维护线路安全的作业程序后,在作业现场跟踪拍摄,当维修作业到一处曲线时,选择好角度,拍下了工长用道尺测量轨距,助手在做记录,背景是大兴安岭白雪皑皑的峻岭和相距不远的“抬道”作业施工场面,画面构图巧妙,背景及铁路曲线构成的线条、画面主体人物专注的表情,加上眼睛、帽子上的霜花,极富感染力,使新闻要素和视觉冲击力融为一体,真实地将线路工人战风斗雪,保证铁路安全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这幅新闻图片在人民日报头版作为主片刊发(见2009年1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随后铁路专业报再度刊发。这是一幅作业规范的真实现场新闻图片,角度、构图、用光具佳,是跟踪抓拍成功的典型新闻图片。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过去曾出现过不懂铁路专业常识的采访者,要求工人在现场摆拍,因违反作业安全规范而被现场作业人员拒拍。这说明透过视觉看新闻,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新闻敏感和责任心,还应学习和掌握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这也是企业报采编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了这个前提,才能为新闻图片实现视觉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用画面语言表达新闻要素

  新闻图片的特质是用画面语言表达新闻要素。

  视频、图片、图形等都有画面语言的表达功能,但不是所有画面都能反映出新闻要素。作为企业报的摄影记者,必须练就善于运用画面语言的功力。从视觉的意义上讲,图片的画面语言是在静态下体现的,而新闻图片正是在静态画面里,表达出实物或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体现出动态趋势的瞬间,这个定格的画面就包含了很多不用文字,就能表达出来的实事或某一过程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图片的画面语言。而不同时机拍下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记者在按动快门之前,必须做好案头功课,到现场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对各种信息快速在大脑里加工整理,抓住重点问题,以特有的新闻敏感,发现、总结、提炼出要通过画面语言反映新闻实事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选择角度和构图,让按下快门的瞬间,记录下的是最权威、最丰富的新闻信息。在采编实践中笔者发现,要拍出一幅高质量、新闻元素含量丰富的好图片,拍摄前的大量采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大量新闻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事态发展过程或事实构成的全部要素的脉络,手中的快门按下那一刻,才能用画面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新闻要素,才能使受众在新闻图片中体会到超常的视觉震撼力。

  2012年国庆节前夕,我到中国最大的铁路口岸站满洲里站采访,这次的采访过程验证了上述的拍片要素是必须的。满洲里口岸从建国时,年进出口运量只有700多吨,发展到进出口运量近3000万吨,铁路国门已经改建到第五代,第五代国门已成为国家四星级旅游景区,也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如何通过图片把口岸的变迁表现出来,我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访。了解到解放初期,只有一条俄制宽轨铁路通过国门,早期的国门只是一个木制框架门。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口岸发生了巨变,我国的标准轨复线和俄制宽轨复线建设,把口岸运输能力大大释放,使重载进出口货物列车畅通无阻。如今的国门已是国家四星级红色旅游景区,每天接待数万人,是我国少数几个集旅游和铁路客货列车进出境于一身的口岸之一。采访到大量的新闻信息后,我利用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四次到国门现场观察,并向铁路调度了解我国出口货物列车及俄罗斯进口货物列车的密度、运行时间等详细情况,最后设计了选择距国门800米线路曲线处的一个灯塔顶端,抓拍中俄进出口列车同时通过第五代国门的瞬间。为拍好这真实瞬间,我在灯塔上等待了3个多小时,终于拍到了极少遇见的两国列车分别运行在标准轨和俄制宽轨上,相距30米同时通过国门这一历史时刻,这张图片的新闻元素含量最丰富,角度构图也最具冲击力。这幅新闻图片作为人民铁道报迎接党的十八大,新开设的“铁路新象”栏目主片,10月1日出版,图片占整个版面五分之一的面积刊发在头版上(见人民铁道报10月1日一版)。丰富的新闻元素和画面语言表现力,实现了新闻图片视觉上的突破。

三、加强策划,突出视觉版感染力

  企业报的视觉版,是刊发行业内部新闻的组图专版,这样的专版如何实现视觉突破?是采编人员共同面对的挑战。

  作为整版的视觉图片,首先是让受众眼球被吸引,这就需要加强组版前期的策划,确定拍摄主题、对象、整体结构、不同景别的构图、主片及附片所要表现的新闻元素构成等细节,要预想能够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以期实现版面的视觉突破。

  前期策划是视觉版突破成功的基础。笔者对此有深刻的体会。2011年铁路的站段布局调整,使大量铁路职工上班需要坐火车通勤,为避免旅客与通勤职工争座位发生利益冲突,同时保证通勤职工能在通勤车上有座位,能充分缓解压力、解除疲劳,哈尔滨铁路局为职工加挂了专用车厢并按人头固定座号,通勤职工凭带座号的卡乘车,就不会到旅客车厢争抢旅客座位,此举,不仅保证了旅客利益,也保证了铁路职工的利益。客运部门还为通勤职工准备了书刊、娱乐用品,各车站还为通勤职工辟出可以学习和休息的候车区,有效解决了通勤职工和旅客的矛盾。这件事很有新闻性,但写文字稿的效果一般,于是,我们采编人员共同策划了一组视觉新闻。在充分掌握细节的基础上,我先后多次到站车体验通勤过程,并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利用两天时间拍摄了一组通勤职工候车、有序上车、车上学习、娱乐等真实感人的画面,命名《幸福之旅》在哈尔滨铁道报“视觉”版,刊发了一个整版(见《哈尔滨铁道报》2011年4月9日4版),出版后引起了反响和好评。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优秀的策划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记者拍摄新闻图片的质量、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视觉突破有决定性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成功的策划。

  (作者为哈尔滨铁道报总编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