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编采技巧 >> 如何使新闻标题具有情感美
如何使新闻标题具有情感美
2013年11月  作者:于 冲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xwywck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文章要想打动读者的心,首先应该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新闻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以新闻作品中的浓郁情感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受众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在标题中注入情感元素,赋予标题以生命;要把最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东西在标题中“作”出来,着眼百姓视角,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带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发他们阅读新闻的兴趣。如何制作出文情并茂、情感浓烈的新闻标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景中生情、动中传情、平中见情等手段,使标题具有情感美,产生巨大的情感力量。

景中生情

  所谓“景中生情”,指的是依据新闻事实,适应一定语境,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手段,恰当地运用特定时空概念,借景言情,从而使标题产生意境,富有情感力量。

  例1:

  《银蛇飞舞去 天马踏空来,2002中国有了好兆头》

  (《参考消息》,2002年1月2日)

  标题通过点色,文情并茂,音韵铿锵,精细工整的笔触,开创了一个带有浓郁诗情的优美意境,在读者心中产生情感的冲动,预示着2002年中国将有好的征兆,必将是个腾飞之年。

  例2:

  《不畏浮云遮望眼 击浪沧海扬风帆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仅为1.3%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3% 》

  (《楚天都市报》,2001年11月26日)

  这是一条经济新闻的标题,也制作得情采兼具,别有意境。借助时空点色,使标题美感倍增,具有独特的韵味。

  例3:

  《库艇冤魂厚葬故里  飘雪诉悲凉》

  (《武汉晨报》,2001年11月19日)

  标题中运用特定的时空概念“飘雪”,凸显出那一幕凄凉而又悲壮的场景。“飘雪诉悲凉”,景中有情,情中含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无尽的想象。

动中传情

  标题中包含真实而自然的感情,是作者与读者心心相印、亲切交流的重要途径。当然,标题中要贯注感情,并不是简单地点缀几个“情”字和几个充满激情的形容词、感叹词,而是要恰到好处、欲说还休地“动”中传情,以拨动读者的心弦。有时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动词,如果运用得当,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情感效果。笔者将这种方式概括为“动中传情”。

  例1:

  《火车停开五小时为救乘客一只手  1300多名乘客耐心等候》

  (《楚天都市报》,2005年10月23日)

  这个标题中,“停”与“救”两个动词的应用,使标题顿时有了动感与现场感。如果将这句话倒过来用——“为救乘客一只手 火车停开5小时”,就失去了那种动人心魄的感觉。这两个本身并不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动词,由于作者运用精当、贴切,起到了传神凝情的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果没有这两个动词,这个标题就无法生动起来,也很难传达出那种以人为本的情怀。

  例2:

  《“和平号”惜别太空》

  (《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24日)

  标题中的“惜别”一词是感情色彩十分浓烈的词语,作者以物拟人,渲染了情感,使人们好像看到了“和平号”依依不舍离开太空的情形。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标题具有悲壮美。

  例3:

  《鲜花献给敬爱的老师》

  (《苏州日报》,2009年11月9日)

  标题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献”字,使读者感到亲切,有人情味。

  写新闻,做标题,不外乎就是写人写事。新闻标题能否吸引人,固然在于事实本身,但深刻的思想能否表现出来,感人的事实能否勾勒出来,遣词用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要给人以动感、美感和形象感,其传神之处有时就在动词上。用好动词,往往能使标题凝炼生动,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使新闻场景活灵活现。

平中见情

  这类标题,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凸显出来,使读者一见标题就知道新闻的大概。其特点是:平实,突出新闻内容不做作;简约,读起来顺畅不拗口;抓眼,平实中见真情。

  例1:

  《面对非典应警惕而不紧张》

  (《文汇报》,2003年4月14日)

  这个标题通过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词语“警惕”、“不紧张”,告诉人们面对疫情保有健康心态至关重要,既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又缓释了心理压力。

  例2:

  《当面锣  对面鼓,直面问题不含糊》

  (《洛阳晚报》,2008年7月16日)

  标题通过“不含糊”,表达了有关部门针对一些村民没有订制储蓄短信提醒业务,却被扣去了51元费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的决心。标题可谓语重心长,包含的善意与真诚可触可感。

  例3:

  《四条生命哪!过年再也回不了家》

  (《现代快报》,2008年12月9日)

  世上万物,不是死的,都充满生命的迹象。《现代快报》关于“两起事故四农民工身亡”的标题,充满编辑发自内心的情感,这个标题表达了对身亡农民工的同情之心和惋惜之情。

人文关怀是核心

  清朝袁枚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每个编辑记者必须从新闻传播的受众——读者角度出发,研究新闻标题如何展现情感元素,使新闻标题的信息揭示功能通过“情感”途径得以充分展现与提升。

  其一,褒贬鲜明,体现正确舆论导向。当今社会,传媒人的人文情感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情操,敏锐的观察力,坚守良知,维护正义,有理性有激情。现在强调的传媒人素质往往多注重技术层面,如采编技巧、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是否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则显得更为迫切。传媒人不应成为金钱和技术的奴隶,而应担起推崇“向上”的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其二,形神兼备,展示媒体人的综合素养。新闻标题的作用是用最简洁的文字提示主要内容,并表达某种倾向,让读者在理解力、想象力的基础上产生鲜明的印象和感知欲望。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在标题中注入情感因素,赋予标题以生命;要把最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东西在标题中“作”出来,着眼百姓视角,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带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发他们阅读新闻的兴趣。

  要使新闻标题神情兼备、声情并茂,媒体人要有较好的综合人文素养,如法律素养、道德素养、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等。以道德素养为例,首先应具备一种“平等意识”,其次要有“爱心”。媒体人在满足受众的“知悉欲”的同时,更应满足广大受众的“人格保护欲”和“情感需求欲”,在制作标题时,要具有善待生命、同情弱者的情怀。因为媒体的使命在于弘扬人文理想、人文精神,使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科学等普世价值渗透人心。

  其三,悲喜为民,彰显媒体人宽广的人文情怀。新闻标题的情感特色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笔触深入基层百姓,满腔热忱地将关注的焦点对准弱势群体,才能拉近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使受众油然而生亲切感,心理上认同。说到底,情感特色体现的是媒体人强烈的“百姓本位”意识和从心理上、情感上走进百姓的“三贴近”办报理念。媒体应以百姓的思想情感为新闻采编的出发点,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以此作为新闻标题制作的立足点。

  (作者单位:海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