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为更好实现新闻梦
为更好实现新闻梦
2013年11月  作者:伊 鑫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248    责任编辑:xwywck

 

  编者按    时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行进在新闻工作的大路上,年轻人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充满着梦想。然梦想与现实之间,并非遥不可及,完全可以触摸。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实践中勇于磨练,勇于拼博。今天刊登这篇文章,想必会对年轻人有所启迪和帮助。

  1949年5月,年仅21岁的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见到毛主席。毛主席握着她的手说:哦,人民日报记者,人民的记者。这些天,阅读人民日报史料,无意间读到毛主席对前辈金凤说过的这句话,让我思绪万千。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七台河市,这是一个边疆城市。从这里起飞,到更广阔的天空寻找梦想,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上小学时,每天中午12点,学校的小朋友们都会准时守候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收听电波。“小喇叭开始播音了!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伊鑫!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那时候的我,通过播音给小朋友带来许多快乐。也许就是在那时,我幼小的心里就播下了新闻的种子。后来考上大学,我如愿读了梦寐以求的新闻专业。

  2009年3月,梦想照进了现实。我第一次参加了全国两会报道,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机会实在难得。我既兴奋又紧张。坐在人民大会堂的演播室里,我似乎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两会代表委员访谈,我是主持人伊鑫。”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但第一次嘉宾出现在我的面前时,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倪萍。记得她看着我,足足有10秒钟,然后微笑着说:“你这么年轻,我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年轻就是本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当时我非常紧张,在大主播倪萍面前,我的发音一下子变得那么羞涩和不自信。这是我难忘的一次采访。从那一天起,我突然感到:梦想和现实之间,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触摸。

  在人民网,我学做编辑、做记者,也学习当主持人,成为一个全栖记者。从标点符号运用,到标题的制作……许多具体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充满学问,一次次挑战我的智慧极限。

  每一次采访,对我都是实战考验。提问是否专业、职业,对话是否内行、准确,沟通是否顺畅、愉快。每次采访结束,我都反复回看录像,寻找不足。嘉宾哪怕一点点的摇头或失望,都会让我如坐针毡,连续几天寝食难安。慢慢的,我学会了大量阅读储备知识,学会了提前拟定详细的采访提纲,也学会了半夜三更恶补行业知识。

  付出总有收获。有一次,一位重量级嘉宾参观人民网,领导临时决定让我采访某人,并且现场直播。令人意外的是现场采访受到嘉宾的高度肯定。他开玩笑说:真没想到,你这个小姑娘,懂得比我这个总裁还多!人民网真是名不虚传!看着他满意的笑容,我如释重负。我知道,在嘉宾的眼里,我代表着人民网。在他们眼里,人民网理所应当高出一筹,人民网记者理所应当在业内稳居一流。我采访过一百多位嘉宾,他们当中不止一位给我讲过这样的话:哦,人民网记者,人民的记者。他们还说,人民日报是党报,人民网就是党网,小姑娘,你的责任很大呀!“党报”、“党网”、“责任”,这些巨大的字眼,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的内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学会了严谨踏实,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敢马虎。我知道,任何一次粗心,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都可能给人民网的权威性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害。人民网记者这个名称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个个标题的制作,是一次次艰苦的采访,是无数次汗水、泪水的付出。

  一位领导曾经问我:人民网给了你什么?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今天,我要大声地说:人民网给了我梦想,也会给予我未来。

  (作者为人民网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