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把握报道对象特色是关键
把握报道对象特色是关键
2013年09月  作者:钟嘉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44    责任编辑:xwywck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钟嘉答学员问——

把握报道对象特色是关键


学员来信

中国新闻培训网老师:
   您好!我在基层搞报纸工作,我们编辑部经常讨论“如何写出有特色稿件”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想请教老师,能否结合您单位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
谢谢!


                                        —— 广西百色地区学员 张玉琼

导师回信

张玉琼同志:

  你好!读到来信,首先注意到你是广西百色地区的学员,那就从百色来说吧。

  “如何写出有特色的稿件”,这个“特色”首先不是作者个人的特色,而是报道对象的特色,把握了这一点,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我是1996年第一次去广西百色的。那时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个专门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计划,我和同事4人一起到南宁。分配任务的时候,我主动要求去百色,而不是柳州、桂林、北海这些大城市。虽然这些城市也各有特色,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有非常特色的举措与成就,但是相对百色来说,去的记者多,对外报道多,外界的了解也比较多,想要写出“特色稿件”,也就相对困难。而百色地区兼具“老少边穷”的特点,路途遥远,没有多少中央媒体的记者过去,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下去采访,选题本身就有特色了,因为外界几乎不知道那里的一切。

  其实到这样的偏远地区采访,对记者来说会有很多新鲜感,如果眼光独到一点,很容易找特色选题。记得那时在田东县吃饭,一桌子的“特色蔬菜”,别说吃,在北京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瓜花和南瓜秧,在北京见过也吃过南瓜,却没想到在百色,南瓜花和南瓜秧竟然都是蔬菜。这个话题在饭桌上展开,也引出了当地政府引导农民冬季下山种蔬菜脱贫致富的故事。后来给人民日报写稿子的时候,套用百色的地名,标题是《缤纷百色》,其中的内容就从百色蔬菜的多样化写到当地各方面的工作成绩。

  你也许会说,南瓜花做菜有什么稀奇,写这个算什么特色。确实,在百色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会觉得有特色,只有外界才会觉得稀罕。因此,选题的针对性是最关键的。作为地方媒体,要写自己身边的事情还要写出特色,确实不容易,但是思路应该是一样的。我针对海外读者的需求,来写中国的事情,百色的蔬菜宴就是特色。而你针对百色本地读者的需求,应该也能找出他们眼中有特色的内容来。

  2011年5月我又一次去百色,到了田林和乐业,采写了两篇稿件《雅长兰花为谁开》和《老山立夏》。与第一次去百色已经相隔15年,其间采访南昆铁路建设曾经过百色,这是第三次到百色了,找特色也是我面临的问题。好在百色足够缤纷足够特色,即使是在铁路、高速公路都已经抵达,网络也十分便利的今天,仍旧有非常多的内容是外界所不了解的,甚至是百色人自己也不太知道的。

  雅长的兰花保护,岑王老山的水源林保护,在生态建设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的今天,应该成为受关注的报道重点。因为生态保护是涉及每个人生存安全的话题,具有很切实的针对性。实际上,生态问题往往就在身边,我们有时最不关注的寻常事情,其实很可能就是最有特色的报道源。比如水,天天用天天喝,有没有谁问一下,水从哪里来?如果百色记者可以带上读者的需求去感受一下岑王老山,看看那里百色人民须臾不可或缺的水源是在何种环境中生成,相信一定会有吸引力。又如乐业天坑是世界知名的壮丽自然景观,是百色的自豪,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天坑这种喀斯特地貌中的兰花具有怎样的魅力和价值?尤其是引导公众脱离世俗的对兰花的认识而看今天的野生兰花保护,很有新鲜意义。

  也许百色当地媒体报道过岑王老山和雅长兰花保护,追求特色则要看文章立意,还要看采访角度和写法,从选题特色进一步到采写特色。

  其实还是一样,眼光问题,特色采写的要点是记者的侧重点在哪里。我曾经写过一篇新闻业务探讨的小文章,说到新闻主体是什么。长期以来,党政机关报习惯于把党政部门的工作作为新闻主体去报道,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仅仅是报道政府工作,怎么写也难有特色,因为那是高度凝练的精髓,一般读者很难从那些文件中、政策条文中以及工作部署中看出特色来。而政府工作是根据基层需要而来的,采访报道再回到基层去,就对了。换句话说,把新闻主体换一下,特色可能就有了。而这样的报道,也没有脱离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精髓。

  比如现在都说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在百色,各级领导也一定反复强调这些,但是如果写报道,就一定要找到那个具体的美丽和动态的生态,才会有特色。而这样的报道,也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折射,一点也不逊色于报道领导讲话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性。

  摘录《雅长兰花为谁开》开头的两段:

  早晨的花坪小镇上,走过一群群上班的姑娘、小伙儿。如今的中国乡下,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而广西西北的这个小山乡,从南宁坐车过来几乎一整天,他们到这里干什么?

  26岁的黄岚,在长沙读中南林业大学,专业是生物工程,毕业后应聘来到广西乐业县的这个花坪镇,已经4年,她的工作是——种兰花,聘请她的单位是——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在采访雅长保护区负责人时,他谈了2个小时,讲如何发展石斛的人工栽培,既保护野生兰花的资源,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等等。但是在报道中,他的谈话我只引了一段,却选择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展现了她和同事们的工作,把保护区负责人讲的内容全带了出来,“特色”是不是也出来了?

  再看《老山立夏》这篇。我跟着一个民间摄影组在岑王老山转了3天,从花、鸟、蛇、虫、兰、果6个部分分别讲故事,引其中一段:

  跟辛夷一同爬老山顶峰,她忽而蹲下,忽而仰头,都有新目标发现。“兰花!”路边一段倒木上开一支小花,小得只有指甲盖大小,不专注留意,很难被发现。没走两步,“黄木耳!”辛夷又蹲下,一小簇金黄色的木耳长在脚下的石头边。

  “步甲!”辛夷这回不先举相机了,而是飞快地上手,扣住在石头间爬动的一只黑色甲虫,装在空水瓶里,要等拍后再放掉……可动作一慢,“让它钻泥里了”,辛夷说,“幸亏没有喷尿”。步甲这玩意儿为了防御,会喷射出一种液体,相当于强酸,有腐蚀性。奇妙的是这种强酸不知如何在步甲肚子里存着却不伤害它自己!

  这样写,读者会看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从多侧面了解保护区的工作成果,很贴近地认识保护区的可贵,也能知道很多知识,兴味盎然。如果就是讲如何保护水源林,如何涵养水源,罗列一堆树种的名字,肯定枯燥。这部分的内容,作为背景提两句就可以了。

  简单说,特色报道是有针对性地去找特殊性的,这是立意层面;到采写层面,则以具体细节为关键。容易出现偏差的也是两个层面:立意很好,写得干干巴巴,没有生动具体的情节;或者走另一极端,为了细节而细节,为了生动而生动,结果脱离主题,扣不上立意,魂儿就丢了,也谈不上特色。

  写了许多,谨供参考!

  钟  嘉

  2013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