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在行路求知中完善自我
在行路求知中完善自我
2013年09月  作者:孔晓宁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58    责任编辑:xwywck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孔晓宁答学员问——

在行路求知中完善自我

学员来信

中国新闻培训网老师

  您好!我在一城市开发区搞报纸工作,渴望在业务上再提升。我经常琢磨一个问题,即如何处理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间的关系。能否结合一些记者的成功事例给我讲一讲,以开眼界,促进业务水平的再提高。

  ——  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发区  苏进生

导师来信

苏进生同志:

  你好!

  你的来信,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古往今来,无数成功人士既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笃行者,又是辨证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行家里手。你现在经常琢磨这个问题,说明你有抱负,有理想,身处平凡而志在高远。我想在此与你朋友般的交换一些想法。

  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道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显然,这句话是站在如何写好文章的角度讲的。此后许多人发现,其实仅就写文章而言,光会掉书袋子,也是很不够的。写出好文章,关键还在于“时事洞明”、“人情练达”。而这些活的材料,往往不是“书上得来终觉浅”,就是从书本上根本就找不着。只有迈开双脚,深入实际,方能寻得真知。

  于是,宋时刘彝提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命题。以后,人们又发现,读书与行路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要处理妥当,非下真功夫不可。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理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光读死书易呆,一味笃行会痴。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融会贯通,特别是要善于在社会这个无形的大课堂中汲取知识琼浆,才是完善自我、获取真知的正确途径。

  这又引出了如何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是行在前,知在后,这符合实践出真知的客观规律。著名教育家、诗人陶行知的原名叫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给自己改名“知行”。他43岁时,一位朋友向他坦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听了有道理,第二天就登报,宣布把“知行”改为“行知”,并且就此一直身体力行。

  在实践中,先行而后知,是一般规律;先知而后行,也未尝不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也是前人实践的结晶。通过书籍与前人对话,和世界沟通,吸取丰富的经验,把它们用于指导我们走世界、看世界,处理各种大小事务,也是一条捷径。因此,如何处理行与知的关系,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因人等等而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应当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当然,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来说,新闻常常是“跑”出来的,新闻报道中包涵的丰富知识与文化元素,需要在跑的过程中竭力获取。尤其是当今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上网来“游览”世界,一些新闻工作者也渐渐依赖网络搜材料,写报道,不再重视甚至放弃了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这样写出的报道,不但容易人云亦云,甚至可能以讹传讹。如今人们普遍感觉到,“传统媒体跟着网络媒体走”正在成为一种通行模式,其实网络媒体也主要是以转载维生。长此以往,媒体的竞争力、影响力会渐渐消退,媒体人的工作能力与个人素质也会下降。这种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在当前,倡导多多行路求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我个人而言,这么做既有必要,也会带来不少益处。起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行路求知中开阔视野,涵养性情。

  印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说过:“人走出去面对世界,才能突破视野的狭隘,沉迷的心灵才能幡然苏醒,感受到宇宙精灵的摩挲。”因此,他一生中挤出大量时间游历世界,怀着一颗虔诚的“朝拜的心”,和世界相识,与各国文化名流诚心结交,博采众长,从而成为著述极丰的文学家、理论家。我们虽无泰戈尔那样的大才华、大手笔,但即便立足基层,书写微观,也需要胸怀全局,通古观今。“面”上的情况不了解,“点”上的文章是很难做好的。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行走天下而拓展的宏阔视野,养成的良好性情,能够促使我们心态平和地面对复杂的工作矛盾与人际关系,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

  二、在行路求知中丰富报道内容

  这方面的成功事例很多。比如一代新闻巨子范长江,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赴西部地区旅行采访,不仅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沿途还收集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从中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并且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旅行通讯当中。他的文章因此显得纵横捭阖、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跨越半个世纪仍被新闻界视为范本。这种学以致用的实践,是值得我们每个文字工作者学习并身体力行的。

  三、在行路求知中自觉培养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之母。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世事满怀兴趣的人,才会不畏艰辛,克服困难,爬山涉水,沉迷于世间万物,如饥似渴地求索真知。热情与志趣,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不竭动力。而对大千世界提不起兴趣的人,即使走遍天下,也有可能脑子空空,只不过把行走当成了一种体力的付出。迈开双脚走世界、看世界并认识世界,也许短时间里见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实际经验、丰富知识与高尚情操,必然会改变人生的质量与轨迹,由此形成新的面貌,获得新的机遇,打造新的人生。

  以上不少都是老生常谈,也许你都心知肚明。我想补充一点“新意”:我目前从事的旅游报道工作,可以把行走、求知与完善人生高度地统一起来。我十分期望你能够主动走进我们探索的行列中来,为我们的“旅游天地”版面采写稿件,让你的志趣与才学,在我们的报道平台上得到充分展示。

顺祝

  工作顺利  学习进步!

  孔晓宁

  201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