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记者要当好“双枪将”
记者要当好“双枪将”
2013年09月  作者:于 宁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305    责任编辑:xwywck


      “一图胜千言”。如果秦汉之际就有了摄影术,司马迁的《史记》能够文图相配,一定会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幸运的是,赶上了“读图时代”,在获得各种新近发生的资讯的时候,能够通过报纸、电视、手机、电脑等看到与之相关的各种静态或动态的图像。

  记者是社会的观察者、新闻的报道者、时代的推动者、历史的记录者,理应更客观地观察社会,更生动地报道新闻,更有力地推动时代,更全面地记录历史。所以,记者不应当只是用笔来“记”,还应当用相机、用摄相机来“记”,成为文字报道与图像报道的“双枪将”,这样才能“更客观”、“更生动”、“更有力”、“更全面”,尽可能充分地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职责。对于当代传媒人来说,这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加●斯诺在采写《西行漫记》时,不但写了大量的文字,也拍摄了很多照片,其中毛泽东头戴红星八角帽那张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标志。斯诺的夫人韦尔斯女士在写《续西行漫记》时,同样拍摄了许多照片。他们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都非常重视运用摄影。有这些照片相配,为《西行漫记》大大增色,更为研究那段历史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图像资料。

  我们中国新闻界的杰出前辈范长江在采写《中国的西北角》时,一路上也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不但成为文字报道的有力佐证,也成为后来研究那段历史,特别是社会学史、地方史、民族史留下宝贵的图像资料。

  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新闻大家是如此重视摄影,同样,一些以摄影报道为主的著名记者也很重视文字报道。

  解放初,人民日报首任摄影组组长高粮,原来是八路军的团政委,极其热爱摄影,曾经一面指挥打仗,一面抓拍战斗场景。后来索性弃官从影。他不但擅长摄影报道,也擅长文字报道,发表作品,常常是摄影报道配自己的文字报道或文字报道配自己的摄影报道,他发表的文图相配的新闻报道近百篇,是有名的“双枪将”。

  人民日报海外版老摄影记者徐建中,也是摄影文字两手抓,图文报道相配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日报老社长邵华泽称赞他是“两栖记者”。他出了一本自己的作品选集,就起名为《两栖生涯》。

  “两栖”,付出的是比一般报道加倍的辛劳,而收获的则是比一般报道更多的快乐!

  如今,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摄影早已走出神秘的殿堂,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拿着手机或卡片机,随时随处可照。有些记者朋友就觉得摄影太容易了,谁都会照,不大肯在提高摄影水平上下功夫,因而他们拍摄的作品常常流于一般化,有时甚至出现不应有的差错,显出摄影这一手比较软,比较弱。

  我所说的“双枪将”,并不仅仅是拿起笔来能写写稿,端起相机会拍拍照就行了,而是说要拿起笔来能写出好稿子,端起相机来能拍出好照片,两手都过得硬,真正够得上是“将”,而不是“兵”,更不是滥竽充数。因此,希望那些轻看摄影的记者朋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要改变摄影这一手比较弱的情况,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就靠:勤学、苦练、多思考。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古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是说对学习、对干事业来说勤奋的重要。

  人民日报老摄影部主任蒋铎拍摄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专业造诣有口皆碑。他这些成就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勤”字。几十年来,他有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里都背着相机,注意观察,注意发现和捕捉有特色、有意义的人物和瞬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积以时日,业绩斐然。

  中国摄影家协会最年青的副主席李舸,不但摄影水平高,文字水平也很好。他爱动脑筋,善动脑筋。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注意向蒋铎等前辈学习,如何理解新闻,分析事件,现场抓拍等。在跟这些经验丰富的前辈出去采访时,李舸注意观察他们站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拍照,待他们一离开,他就赶紧跑过去,在那个地方站一站、拍一拍,第二天再找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来分析前辈们拍的照片高明在哪里。由于他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思考,业务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在摄影界成为后起之秀。

  以上我所举的几个虽然都是摄影名家的事例,但是对于文字记者来说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更多的记者朋友多下功夫,勤学苦练,成为武艺高强、本领出众的“双枪将”!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席、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