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抢”出来的好新闻
“抢”出来的好新闻
2013年07月  作者:罗 俊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25    责任编辑:xwywck

 

【剖析】

星云大师:来来往往就是一家人

徐 蕾

  2013年2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www.haiwainet.cn)在首页头条刊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徐蕾独家专访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的视频报道,被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30多家重要网站转载。第二天,人民日报海外版三版配合刊登了专访文《星云大师谈两岸关系:来来往往就是一家人》,见报后,稿件同样在海峡两岸引发了众多读者的讨论。

  在多媒体的信息化时代,新闻稿件传播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通过网络数字化的传播,可以有效地将新闻的传播效果放到最大。当然,具体效果的好坏也和稿件本身的质量、立意有关。“好的稿件+好的传播”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抢”对象,抓住热点的新闻资源

  读者都喜欢关注名人,名人本身对于新闻来说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善于把握时机,抓住一切可能的采访机会,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头。

  由于星云大师的身份特殊性,且星云大师身边的法师并非固定,在短时间内联络上他的专访并非易事。作者徐蕾以前在台湾驻点的时候就采访过星云大师,此次得知星云大师随连战参加“习连会”后,敏锐地觉得可能还有机会“抢”到与星云大师对话的机会,便开始主动联络。经过多方打听,终于与星云大师此次活动的直接负责人联络上,并表达了专访的愿望。大师来京行程非常紧,中午就要离京。但是,由于以前采访时曾留下良好印象,大师对此次专访欣然同意。

  这也是对记者专业素质的一个考验,每一次采访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采访而留下伏笔。星云大师见到作者后说:“又见面了。我马上要到南京去,专门给你留出一点儿时间聊聊。”

  二、“抢”立意,确定独特的新闻视角

  采访星云大师,聊什么?写什么?这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星云大师是佛学大家,有着深邃的智慧和不凡的思想,与他对话采访,似乎有不少的话题可谈。如何在这么多的话题中,“抢”出最能吸引读者、以及最能代表记者所服务媒体立场的话题来,成为考验采访者专业素质的关键。

  显然作者在这方面有着过人的思维和果断的判断。结合当时的关际情况,由于星云大师年事已高,而且距离他们出发只有20分钟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谈宗教等专业的话题,谈不深入。于是记者选择了与大师聊天式的采访,问问他对习总书记的印象,聊聊他南京的归乡之行,说一说他对两岸关系的展望。文字轻松活泼,突出了现场感。

  而且最后的标题立意落在“两岸一家亲”这个点上,既很好的贴合了星云大师参加“习连会”这个新闻事实,又很好的传播了两岸和谐统一这个美好愿景。关于两岸同亲之类的话有很多,但在星云大师口中说来,充满了禅意,同时又极具分量,使得整篇文章从标题看来就十分吸引读者。

  三、“抢”渠道,强化多样的传播效果

  不论是视频还是文章,星云大师的专访引起网络热络转载,一方面是因为采访人物受关注;另一方面,是采访人物谈论的话题避免了大空假,聊天式的话题谈论的都是比较轻松应景的话题。当然,报网良性互动、多种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强化了此次采访的传播效果。从这一点上来说,尽可能地“抢”占更多的新闻传播资源,将能最大化地增强其传播效果。

  就此次采访而言,作者既为报纸供稿,又为海外网提供视频专访。当拿惯纸笔的人操作新技术,转换新思维,跨度、难度、强度可谓不小。尤其是出镜视频采访,不仅要迅速组织镜头语言并流利表达,还要表情恰当,还要注意画面构图。

  我们永远不知道新闻何时发生,当全媒体不仅在重大活动中而是全面融入常规报道中,产生的冲击和震撼一定远大于当前。在新媒体时代,报网融合已是不可避免的潮流,文字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势在必行。对于文字记者来说,不仅要有从零开始的学习劲儿和勇气,更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充分发挥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应,提升新闻的魅力和传播力。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深编辑)

 

【好稿】

  2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习总书记表示,这是他担任新的职务之后,第一次会见台湾朋友。这其中,包括宗教界代表、台湾佛光山的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星云大师在本报的独家专访中,谈了他对又见老朋友的欣喜,对未来两岸关系的美好祝愿:“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谈习总书记印象:开明质朴很睿智

  半年前,记者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专访了星云大师,相谈甚欢。2月27日上午,本报记者联系了正在北京的星云大师,听说他中午要赶往南京。于是,从北京的东面到西面,一个小时后,记者赶到星云大师下榻酒店的房间。

  “您刚见到习总书记,什么印象?”记者问。

  大师笑着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浙江见过习总书记,交谈很愉快,彼此是老朋友了。“当时,我看到的浙江,社会安定、人民和乐、心里富有。”

  星云大师此次来京送给了习总书记一副字“登高望远”,这代表了他的良好祝愿:“登高了,当然就望得远了,人民就有福了。”

  说到对习总书记的印象,大师面露喜色,赞赏道:“他很开明、质朴,非常睿智。”

  情深念旧:回老家看看母亲照片

  仔细端详,大师的气色明显胜过半年前在台湾采访时所见。“我现在就是手脚不方便,我的头脑蛮好的,肠胃也不错。”大师说,“我马上就要去南京了。”

  “去南京是什么行程安排?”

  “南京是我的家。”大师说,“虽然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是我要回到家里去看看她以前的老照片,那就是家啊。”

  记者问大师,现在的人似乎缺乏一种安全感。大师有害怕的事情吗?大师沉思了片刻轻声说:“没有什么害怕的。这个世界要欢喜不要害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大师说,现在的社会缺少智慧、缺少慈悲、缺少道德。“一个优秀的社会要加强智慧的进步,慈悲的增长和道德的建设。”大师说,“不要忙着追逐金钱名利这些事情,有缘分自然就会来了。”

  说两岸未来:明天一定会更好

  “现在大陆的领导班子越来越年轻,大陆一定会更进步,两岸的交流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大师说,“我希望两岸宗教多来往,两岸的人多来往,来来往往,往往来来,两岸才会是一家人。”

  习总书记日前在会见连战一行时表示,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对此,星云大师说,我有一个理想,两岸的明天会更美好!

  采访后,星云大师送给记者自己的新作《人间佛教何处寻》。他说,此书对佛教是一番“前进的思索”,代表求进步、求突破、求发展的思维。我想,对于未来的两岸关系,这也是两岸人民的一种期许:有进一步的发展,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