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归纳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必要性
归纳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必要性
2013年07月  作者:李 琦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44    责任编辑:xwywck


    在当今纸媒、电视、电台、网络、手机等各种新闻传播手段各显神通的时代,混淆视听的假新闻、虚假信息之所以屡禁不绝,笔者认为除了采访者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访者的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思维方式中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和认识现实的科学方法。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在认识过程中,两者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在多年从事新闻采访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新闻采访中,虽然很多人了解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但是在采访实践中却由于不能自觉地运用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方式,主题先行,带着概念下去,常常在新闻报道中出错,尤其对于刚刚进入新闻领域的大学毕业生来讲,更容易发生不能运用正确的思维判断而出现低级错误的现象。笔者认为,排除突发事件报道,归纳思维多用在新闻综合类报道,调查类报道和成就性报道中,即使预先有策划,在事实面前,也要服从于事实,采取归纳思维的方法采访。

归纳思维——新闻采访必须采用的方式

    笔者总结,在新闻采访实践中,由于不能自觉地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常使采访报道工作遇到很多麻烦。比如说,我们 《秦皇岛日报开发区周刊》在2011年5月曾策划一组外商投资企业党建的报道。我报社派出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记者,采访秦皇岛一家日资企业党建工作,没想到闹出了笑话。他写出了题为《日资企业党旗红》的通讯,所幸有编辑把关,稿子没有见报。实际的情况是,在日商看来,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照章纳税就行,没有任何理由非要开展党组织工作。据公司一位工会负责人讲,党组织的活动在公司并不公开,他本人虽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却是在以工会的名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司内部,工会是合法的。比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帮助职工排忧解难,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等。这位大学生记者却是带着“外资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得必定好”的主题框框下去,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搜集材料,结果演绎出了“日资企业党旗红”的笑话。问题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采用从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即归纳思维的推理方法去判断。实际上,在这家日资企业,党组织既没有公开的组织,也没有公开的活动,何来党组织开展活动一派大好的“党旗红”?发现问题后,我们又重新派出有经验的记者二次采访这家日资企业,如实了解了情况,作出客观报道,得到对方的理解与认同。

    在实际的采访活动中,没有恰当的使用归纳推理,而从主观出发,采取主题先行的演绎思维方法给新闻采访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宣传部等国家5个部门号召新闻单位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笔者认为,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记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生活一线中去,搜集鲜活的素材,实事求是地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报道。

    为什么有的记者身在基层,却又写不出反映基层情况的客观真实报道?究其原因,是头脑中的思维判断出了问题,没有恰当地运用归纳思维。如果一个记者不改变自己的思维判断方式,依旧带着主观的框框去按图索骥,他即使身在基层,他还是找不到基层在哪里。因为他没有正确使用归纳思维的推理方法,对眼前的实际情况,自然缺少客观正确的判断,没有客观的判断,就会与客观实际有隔阂有距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采访肯定不能深入,而只能是流于形式。

    还可以例举说明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前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无论大报小报,千报一面,究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记者在采访中主观上依赖于同行提供的事实,而缺少独立自主地去挖掘寻找新闻事实的执著精神,这同样犯了没有采用归纳思维采访的错误。

    演绎思维采访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比如一个缺少经验的新闻采写者,在采访之前做了很多的案头准备,可是在接触采访的事件或人物时,往往发现与他预先设想的有很大出入,这可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与预想有出入是正常的。从哲学意义上讲: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在面对一个变化的事物,尤其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时,运用归纳思维就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并揭示出新闻事实。如放弃头脑中原有的东西,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实出发,多问为什么,步步递进的寻根究底,将事实搜集全面。这样,才不会犯那种刻舟求剑式的演绎思维判断错误。

    总之,在遇到采访事件或人物时要首先放弃预想的案头准备,以接纳的方式,寻根究底,才能最终完成采访任务。

知名新闻学者的经验契合归纳思维的推理判断

    一位西方资深编辑在谈到记者采访的经验时说,采访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尽可能多的搜集事实材料;第二,将材料全部整理到电脑上;第三,依据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序,将材料编写成稿件;第四,进一步润色修饰,达到出版要求。笔者以为,他的做法,实际上是以归纳的思维去做事情。他的第一步,尽可能多的搜集事实材料,就是说不带着头脑中的框框去按图索骥,而是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占有事实材料,这是归纳思维方式在采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当已经占有足够的新闻事实材料,而又要将它编辑成新闻稿件的时候,这还要运用演绎思维方式,使材料按照事物固有的逻辑顺序,达到发表的要求。

    可见,新闻的采写是先从归纳思维出发,搜集素材,然后再运用演绎思维进行整理的思路过程。

    笔者认为,丰富多彩现实生活本身没有错,只是先入为主的演绎思维方式束缚了记者的眼界。同样一个新闻素材,不同的记者,由于思维判断的选择不同,而采访的结果必然不同,有经验的记者,采用归纳思维,注意深入了解新闻事实,必然能采到很有价值的新闻,很好地完成新闻任务。

    很多新闻学者同样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归纳思维的方式运用到采访中,并进而形成自己的采访方法。新闻学者艾丰就是如此。在他编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他把事实材料按照重要性分为几种,最有价值的被称为第一手材料,所谓第一手材料是直接从现场中来,是耳闻目睹的。他认为,第一手材料最为重要,最真实,也最接近新闻事实。而第二手材料,是记者没有亲临采访现场,是听别人讲述或转述记录的内容。按照他的理论,记者必须首先要捕捉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不是主题先行,不是带着框框下去,而是直接从事实发生的现场来的。这正是归纳思维方法步骤的具体表现。

在事实面前,演绎思维让位于归纳思维

    当然两种思维方式可以转换,但是在事实面前,必须是演绎思维让位于归纳思维。举例来说,编辑部曾安排笔者采访一个新闻事件,一个家庭使用煤油炉,家中13岁的女孩子王平误把汽油当煤油加入炉中引起爆炸,孩子全身烧伤。编辑部安排笔者从“注意安全,正确使用燃器具”角度发一篇消息。笔者带着这个主题先行的框框去采访,可是到了采访现场,发现情况有了新变化。这位被烧伤孩子的学校开始了组织学生们捐款。怎么办?是按照编辑部意图,采写一篇“注意安全,正确使用燃器具”的消息呢?还是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出发,真实客观地报道这次捐款事件呢?笔者果断选择了后者。运用归纳思维方式,不断寻根究底。将为王平捐款的事件,写成一篇题为《她在垂危之中》通讯,在题记中还补充写到:花季少女遭此不幸,学校师生开始纷纷捐款。见报后,王平生命的安危牵动着人们的心,引起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更多社会的捐款开始给予这位不幸的孩子。按照事件的进展,编辑部从实际出发,迅速成立报道组将事件的更新进展及时报道出来。这组系列报道,得到社会的赞誉,得到报社的表扬,还被评为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三等奖。总编辑对此道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就是说:不要带着编辑部的框框,要敢于大胆决断,从实际出发,按照归纳思维,写出客观真实的好报道。这是演绎思维要让位于归纳思维的典型事例。当然,在这一报道的后续进程中,编辑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新策划,又使演绎思维在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归纳思维是记者必须坚持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它对于记者从实际出发,探究真相,了解事实,有重要作用。


(作者为《秦皇岛日报开发区周刊》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