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如何将标题作得更精彩
如何将标题作得更精彩
2013年07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82    责任编辑:xwywck

 

接上期《编采技巧》专栏之“如何将标题作得更精彩”:

 

第一章 新闻标题的基本知识


第六节  标题的修辞


    新闻标题要做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讲究修辞。

    所谓修辞,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及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它是研究如何用语言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研究如何修饰词句,把话讲得更准确、鲜明、生动的一种技巧。对于讲究凝炼、完美、准确的新闻标题来说,注重修辞,是十分重要的。

    修辞有多种方法,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

    1、比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即运用通俗易懂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某些抽象的、生疏的事理,从而使人们所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活着的黄继光——杨朝芬
                                    (1979年2月3日《解放军报》)

    例:
       
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
                                    (1979年10月12日《解放军报》)
    例:
        纪检监察检察合力办案(肩)
        邕宁一揪挖出19条“蛀虫”(主)
                                (1996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2、排比。以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的3个以上并列词句,表达同一性质、同一范围的内容,以达到集中说理,尽情状物,充分抒情的目的,这样集中地突出地表现有关事物,以多侧面的思想内容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从而能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
        当年签约  当年建设  当年生产(肩)
        嫩江第一农场在开拓中求发展(主)
                                     (1995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例:
        进万家门  知万家情  解万家难  暖万家心(肩)
        全总将持久开展“送温暖”活动(主)
                                     (1994年4月5日《人民日报》)
    例:
        自筹资金  自寻场地  自找活路  自负盈亏  自主用人(肩)
        一批待业青年自办集体企业很有生气(主)
                                     (1980年6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例:
        抓认识  抓规划  抓到位(肩)
        玉溪农村普建文化设施(主)
                                     (1996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3、联珠。也叫顶真,前句的末尾部分是后句的起首,逆接而下,形成蝉联形。用这种修辞方式制作标题常用来说明事理的因果关系,或者用以表示事物的逆承关系,使之衔接紧凑,明快、生动、流畅。

    例:
        工业上山  山尽其力  利国利民
    例: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促进生产
    例:
        造福人民  人民高兴
    例:
        香港离不开祖国  祖国怀着香港

    4、设问。为了突出新闻的重点,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者为了强调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先故意据事发问,然后跟着作答,再把问题讲清楚。运用这种自问自答,先问后答的修辞方法作题,容易收到鲜明、生动、引人入文的好效果。

    例:
        杜甫的真墓在哪里?(肩)
        专家考证认为在河南巩县(主)
    例:
        为啥灾年增了产  科学种田立大功(主)
        新和四大队苏俊祥担任农技员后粮食不断增产(副)
    例:
        今年广州花市情况如何?(肩)
        花好胜去年(主)

    5、摹拟。即用那些表现力极强的语言对事物形态、声色直接摹临描绘,以唤起人们感觉经验的一种修辞手段。

    例:
        伤!伤!伤!(肩)
        一批名将纷纷退场(主)
    例:
        车辚辚马萧萧  凯歌入云霄(肩)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
        安东举行盛大欢迎大会和欢迎宴会(副)
                                (1958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例:
        轰一声  三层楼炸成平地(主)
        义乌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已有18人死亡(副)
                                     (1997年9月26日《文汇报》)

    6、反复。把同一词语反复陈述,突出内容,加强语气。

    例:
        新路开新线?新线跑新车(肩)
        北京公交扩大阵容迎国庆(主)
                                     (1999年9月5日《人民日报》)
    例:
        失意人逢失意事(肩)
        足协杯两场半决赛只进一球(主)
                                     (199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上面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还有其它一些修辞方法,如重叠、反诘、借代、夸张、对照等等。


第七节  标题的制作


    在了解、掌握了新闻标题的基本知识之后,就进入了标题制作阶段。在作题过程中,要善于将上述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断实践,勤于总结,久而久之,精彩的标题就会从笔下生出。

一、制作标题要遵循的若干步骤与原则:
 
    1、认真通读全文。

    2、抓住要点上题。

    3、思考发稿情势。

    4、考虑版面位置。

    5、构思表达形式。

    6、推敲遣词造句。

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1、认真通读全文。

    这是作好标题的最基础的工作。只有把新闻稿认真地通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清事理逻辑,才有可能把标题作好。在编辑实践中,通读全文这个环节往往与编辑的环节同步进行,边看边改,边改边看,相互交叉。这个过程就是了解稿件内容的过程。

    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它对于作好标题很有帮助。为什么有时会出现“题文不符”的情况?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重要内容没有上题的毛病?其原因就在于有的编辑没有认真的通读全文,只是匆匆一遍就动手作题,这种毛病必须注意克服。

    2、抓住要点上题。

    作题是新闻内容的提炼、概括,它主要集中地反映新闻的内容。因此,作题时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内容、观点、事实上题。

    这些要点从哪里来?有经验的编辑往往先看新闻的导语部分,从导语中找要点。大家知道,导语是对整个新闻的简洁概括。新闻要素、主要观点、事实大都在其中。从导语中找依据,是办法之一。

    但这也不是最好、唯一的方法。因为有些稿件将一些要点写在新闻稿的第二、三自然段中。这就需要认真仔细通读全文,尽力找出其主要之点。

下面两个标题可以比较一下:

       人事部部长宋德福指出(肩)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

     我国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
    聘用制度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副)

    这次会议是1999年8月下旬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从新闻稿提供的内容来看,会议明确了“聘用制度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这一点。这是此篇的新闻要点,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作题时就应把这一点上题。从上述两题来看,第二题作得好,抓住了要点上题,重点明确、突出。而第一题虽标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字样,但未标出要点,读者一看就过去了,以为是例行的会议。因此说,这题未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3、思考发稿情势。

    所谓发稿情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编发稿件的情况、形式。大家知道,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有不同的宣传重点、宣传任务和宣传的针对性。这些有的是计划内的,也有些是突发性的。作标题时,在阅看稿件本身的同时,还要跳出新闻之外思考一下当时的这些发稿情势,综合进行考虑。不能单纯就稿作题。

    比如,1999年5月10日,《黄河大合唱》创作60周年音乐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刊登这条消息时作题如下:

              首都上空再次回响不屈的歌声(主)
     李岚清等出席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首演60周年音乐会(副)

    这个标题就是结合发稿情势而做出的。本来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首演60周年的活动,是一个预定的活动。但5月10日进行这项活动时,恰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5月8日)之后。编辑在作此题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作出了“首都上空再次回响不屈的歌声”的主题,很有针对性,且富有情感。相反,有的报纸没有考虑这个发稿情势,只是作了“……音乐会在京举行”的标题,很一般化。

4、考虑版面位置

    新闻版上一般要安排十二、三条大小不等的稿件。这些稿件有消息、通讯、特写、简讯之分,也有头条稿、二条稿和一般稿的区别。这些稿件将被安排在版面的不同位置。作题时,就要充分考虑稿件在版面上的不同位置,是放在上半版?还是放在下半版?是显著位置?还是一般位置?一般说来,头条稿、二条稿及一些比较重要的稿件,大都要作复式标题,即肩——主结构、主——副结构、肩——主——副结构。而一般稿或简讯,则做一行题即可。同时,标题的长度,即占几栏宽,也受版面位置的制约。不是随意而作,更不可本末倒置。

5、构思表达形式

    在完成上述四个步骤的同时或以后,就要构思标题的形式。如前所述,标题的表达形式包括简式结构、复式结构;从题式上有叙述式、成果式、赞扬式、揭露式、对比式等等。选择哪种方式为好?要依据稿件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没有一定之规。总之,要视文而定,“量体裁衣”,不可硬作。

6、推敲遣词造句

    标题的初型拟定之后,还要在文字上仔细推敲。标题贵在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因此在文字上必须字斟句酌。要将含混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去掉,以求其准确、鲜明;要将可有可无的文字剔除,以求其生动、简洁。

    为做到这一点,要在文字上学会善于省略。标题字数不宜过多,以主题而论,一般在10个字左右为宜,甚至还可以少些。字数太多的标题,往往引不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
    国家计委与本报举办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肩)
                灾后重建要遵循规律(主)

    这个标题的肩题字数太多,而且“灾后重建”4个字与主题重复。

不如改成:

               国家计委与本报共同举办座谈会提出(肩)
                   抓住灾后重建推出经济发展(主)

    再如:《百名肿瘤专家举行赈灾抗癌诊疗咨询》,16个字,太长;改为《百名肿瘤专家义诊赈灾》,10个字就可以解决问题。

    讲究文字精练,简洁;善于简略,是作题的基本要求。但也要注意省略适当,以免产生歧义、误解。1999年9月10日《参考消息》上一则标题“台向美采购坦克抵台”(9个字),粗读此题误认为是台湾派出代表团赴美采购坦克,然而“抵台”又何意?费解!读完全文方知是台湾向美采购的坦克抵达台湾,既然如此,为何标题做得如此拗口难懂呢?其实此题加一字或少一字,均可使之明白易懂。如“台向美采购的坦克抵台”(10个字)或“美售台坦克抵台”(7个字)均可,特别后则标题,既省了3个字,又不致于产生误解。

    制作标题一般要遵循上述的6个步骤与原则。如果加以概括的话,可以简述为下面三句话:

    文内找依据,

    文外看情势,

    动笔拟词句。

二、制作标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结合作题实践,总结其中的经验,制作标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题文一致

    2、善于多作实题

    3、注意用好动词

    4、力求字少意多

    5、注入感情色彩

    6、杜绝溢美之词

    7、讲究准确无误

下面分别做些介绍:

    1、坚持题文一致

    坚持题文一致,是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文,是标题的基础、依据;题,是文的概括、反映。因此,两者必须一致,不能相互游离,题不符文。
但有时一些报纸还出现这种题不符文的情况:

例如:
   
    苏联领导人接见普伦斯克涅总理
   坚持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必须撤销

    不看新闻内容,发现不了标题的错误。看过内容,才知道苏联领导人要求撤销的不是立陶宛最高苏维埃,而是要求立陶宛撤销或暂停实施“恢复独立的法令”。

    为什么错得这样离奇呢?原因是编辑粗枝大叶,看了前半句丢掉半句。前半句为“苏联领导人……坚持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必须撤销,”后半句为:“或至少、暂停实施违反苏联宪法的‘恢复独立的法令’。”前后两句是连在一起的,不细看内容就动手做标题,岂有不错之理?后来查看当天人民日报的同一标题,就题文一致了。人民日报的标题时这样写的:
   
    苏联领导人接见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总理
    要立陶宛必须撤销或暂停实施恢复独立的法令

    要杜绝这种毛病,要求编辑在作题前必须仔细阅读全文;作题后还要认真核对。

2、善于多作实题

    从表意程度上来研究标题,标题有实题、虚题之分。在编报实践中,编辑们大多十分注意多作实题。因为只有“实”,才能使新闻跃出“水面”,使读者一目了然。而虚题,则看不出问题所在,得不到要领。

比如:
        ① 浦东吸引外资投资硕果累累(主)

       ②
第四千家外企落户浦东(主)

    这两个标题相比较,显然第二个题实。它明确告诉读者:在浦东已有四千家外企落户。读者一看便知道了外资引进的成绩。而第一个题是虚题,让人看不出具体内容。

再比如:

        ① 国务院环委会对治理辽河做出部署(主)

        ② 五至十年使辽河变清(主)

    在这里,第一个题又是比较虚,而第二个题则具体、实在———“五至十年使辽河变清”。具体内容上题,使读者一下了解了新闻重点。

    做新闻标题,特别是作实题时,尽量并善于多作实题。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提倡多作实题,并不是说虚题一律不能用。在第四节中曾讲过“肩题主虚”,就是说一般肩题用虚题的时候较多,用以修饰、描写场景等。但从新闻标题(肩题、主题、副题)整体上来说,不宜用得过多,比如有的标题把肩题、主题都作为虚题,那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也有违标题制作的要求。因此,用虚题时一定要注意得当、稳妥,恰到好处。

运用虚题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肩题虚,主题实

    这种情况是大量的,肩题在这里承担了修饰主题的作用(详见第四节“肩题”部分)。

    ②肩题实,主题虚
    例如:
         抚顺劳改大队重视犯人的文化学习(肩)
         愚昧变有知   技术发新枝(主)
                                    (1984年11月23日《抚顺日报》)

         中宣部等举行学习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事迹座谈会(肩)
         把知识和技术奉献给祖国(主)
                                (199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这两个题都是肩题交代了新闻事实,而主题是据此得出来的结论,或揭示的主旨。类似这种情况,主题一般采用虚题的形式。

    ③主题虚、副题实:
    例如:
         车辚辚马萧萧   凯歌贯云霄(肩)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
         安东市举行盛大欢迎大会和欢迎宴会(副)
                                     (1958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开展科技创新  抒发爱国情怀(主)
         全国大中学生踊跃参加展望新世纪主题设计竞赛(副)
                                      (1999年6月1日《人民日报》)

    在新闻标题中,副题都是实题,起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这样就给主题可以做成虚题留出余地。上两题就是典型例子。这种题型一般用于突出强调的人物或观点。

    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当需要把主题做成虚题时,主题必须与肩题或副题相配合、相联系而存在。不能把主题作成虚题孤零零地排成一行。

3、注意用好动词

   在新闻标题中,动词是用得最多的。用好动词,标题才能生动、具体、鲜明。

    △ 泰安奏响科教兴市曲
   
    △ 邢侗文化座谈会在京举行

    △ 京城处处婚纱

    △ 西安发现大型古墓群

    △ 创造良好环境  吸引八方智力

    △ 展示专利成就  推动中美交流

    △ 盛况  精神  体会

    △ 我军一举荡平西藏山南叛匪

    △ 一集  一乡  一片

    有经验的编辑都十分注意、强调动词的运用。他们甚至认为,好标题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有力的动词。可见,用好动词十分重要。

4、力求字少意多

    前面讲到标题贵在精炼、简洁,字数不宜过多。但字数少,并不意味着表达的意思就少,或者不完整。有经验的编辑在做题时,不仅讲究字少,而且还追求意多。也就是说,尽量在较少的字数里表达更多的意思。

    比如,1998年中秋节时,北京晚报在一篇反映月饼市场变化的消息上做题:“月饼小了,市场大了” 。仅8个字,但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就很多。大家知道,每年中秋节时月饼供应很充足,并且越做越大。但一过完节,就无人问津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北京一家糕点厂针对此种情况,改变追求“大”的时髦,将月饼做的小巧玲珑,结果打开了市场,供不应求。编辑根据这些内容拟题,没有做“转变经营方式,打开市场销路”之类的题,而是在高度概括新闻事实、弄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做出了“月饼小了,市场大了”这样的好标题。

    做到字少意多,编辑要有一定的文字驾驭水平和对事物的概括分析能力。这需要在做题的实践中,反复磨练,逐步提高。

5、注入感情色彩

    标题要吸引读者,同时还要打动读者。使读者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感染。所以,做题时要十分注意注入感情色彩。

     △整饰后的北京,真靓!
     △成千担倒进河里或下田做肥(肩)
         卷心菜命好苦啊!(主)
     △小米上色缺德 
     △水里流沙糟心
     △这恶人,下手太黑怎能饶!
     △伪科学泛滥岂能容

    上述几题,或赞叹,或同情,或谴责,或义愤,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标题有导读之功能,富有感情色彩的标题,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6、杜绝溢美之词

    在前面“标题的题式”一节中,介绍了“成果式”标题。这是报纸上经常使用的一种题式。但现在一些讲成果的标题做得过满,充满了溢美之词,如“起宏图”、“进展迅速”、“日臻完善”、“前景看好”、“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等。这种状况要改变。如果这类题用得太多、太频繁,读者就不感兴趣。

    制作标题要具体、实在。“成果式”标题更应如此。

7、讲究准确无误

    制作标题需要对内容进行概括,但要注意概括地准确无误。如果概括地不准确,甚至产生差错,那就有失标题的意义,甚至产生误导。

    有一条消息介绍的是1994年十大对华投资者已经排定座次的情况,甚至港澳地区位居榜首,台湾排第二位,其他依次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但一家报纸的编辑作题时,拟了这样一个标题:“世界十大对华投资者排出座次”。结果把港澳台划到了外国的行列,这显然是个错误。应该把标题中的“世界”两字改为“境外”,这样就准确了。

    再如一个标题:“正确决策就是生产力”。这个标题在理论上说不通。正确决策是观念上的东西,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实施正确的决策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它本身不是生产力。简单概括说“正确决策就是生产力”,而且作为大字标题,有失片面及偏颇。

    标题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要仔细斟酌。要弄清、弄准所使用的词语、概念的范围、界限,不可想当然。

                                                     (续完)

   

    (摘自刘国昌著《报纸编辑学讲义》一书,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