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深编辑解波答学员问——
从六个方面锤炼提高文字水平
解波:194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进入人民日报文艺部,1985年调入新创立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任海外版文艺部副主任,1992年升为高级编辑。著有传记文学《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叶浅予传》、《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散文集《今夜有雪》等。
学员来信
中国新闻培训网老师:
你们好!我是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很喜欢写稿,可总是提高不大,为此我很苦恼。曾问过一些同事,他们说,还是在文字上多下点功夫吧。我很想进一步提高,可文字水平怎么才能提高呢?想请老师指点迷津。
谢谢!
—— 山东东营市学员 罗正东
导师回信
罗正东同志:
你好!
中国新闻培训网把你的来信转给我,希望我能给你就提高文字水平说一点意见。
从通常的道理说,要提高文字水平别无他途,唯有多读、多写。
多读唐诗宋词,因为它们凝聚了汉语中最精萃的词语;还要多读一些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比如鲁迅、沈从文、王蒙、李国文等先生的小说、杂文和散文,看看他们如何运用文字来描写社会,表现感情,以便从中吸取足够的营养。
多写,也就是多练,把日常观察到、体会到的东西,通过写作变成文字,把它表现出来。这些作品,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散文,甚至是很短的小说。写作这些东西,不一定都为了发表,也不一定都能发表,只是一种练习。如果你开通了博客,就可以放在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交流,以达到不断提高文字水平的目的。
除了以上这个最普通的道理,还有几点供你参考:
首先,写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一开头就要有几句吸引眼球的文字,通过精彩的表述把读者抓住,让人有兴趣读下去。这种精彩的开头,可以是形象比喻,也可以是哲理概括,比如,写一个人的晚年,如果开头就说他老了,白发苍苍,行动不便,这样的文字就没有味道,无论你后面讲什么内容,读者也不会继续往下看了。但是,如果你开头就说一句:人老是一大悲哀。其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其次,汉语里最活跃的词是动词,所以,选择最适当、最有表现力的动词,是文章出彩,提高文字水平的重要一环。贾岛使用“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子。现在写文章也一样,比如你想描写一个热闹而又纷乱的场面,写会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固然也可以,但是你多用几个动词,写“人群大潮般涌来,把道路封死,窗口堵严,最后淤结在主席台周围”,就形象与生动得多了。
第三,是注意把抽象的描写尽可能地具象化,就是说,要让文字活起来,让读者能感受到有动态的形象。举个例子,比如说:“奶奶给我端来一碗小米粥,热腾腾的,还冒着热气”,这句话你虽然也能感受当时的场景,但还比较抽象,如果你把它改成“奶奶给我端来一碗黄橙橙的小米粥,升腾的热气漂浮在屋子里,像是红红绿绿的丝线交织缠绕”。你试着比较一下,哪一种描写更有意味呢?
第四,要学会修辞,语言精彩与否,修辞是一大关键。一个女性要经过打扮,容貌才能更美丽;一篇文章只有经过修辞,文字才能更生动。汉语修辞的手段很多,前面所说把抽象描写具象化也属于修辞的一种,这里单列出来,可能给你的印象更深刻。除了这一条以外,还可以利用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利用排比,如“机遇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机遇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机遇是山石,孕育着宝藏,只要你肯锤炼”;利用比喻,如“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泓碧绿的清潭”;等等,都可以使文字变得异常生动。建议你读一读《汉语修辞学》一类的书。
第五,行文切忌平铺直叙,语言贵在多变。有时,可以在叙述中插进一句作者的论断,比如在叙述一位女子的行为时,中间加入一句“女人有时的确是无所畏惧的”,文章一下子就增加了分量。有时可以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件事,可以说“冲动地想,痛苦地想,近似失去理智地想”,这样,文字就活跃多了。也可以用肯定句和反问句的组合,比如“没有回答,谁能回答?”“损失无算,可谁去算?”这种句式显得凝重,深沉。总之,文字要用得活,用得巧,用得有变化,不同凡响,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六,结尾要结得好,文章的结尾最好能画龙点睛,最好能有一些带哲理的语言予以总结。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结”,或者叫“起、承、转、合”,起得好,承得顺,转得巧,结得意味无穷,这就是好诗。作诗如此,作文也是如此,比如你的文章描写亏欠了别人的情感,除了前面的叙说,如果在结尾时用了“债可以偿还,而情是偿还不了的,永远!”这里用副词或形容词单独放在句末作结,就使感情的分量大大增强。一般说来,一句或几句精妙的结尾就使文章耀然生色了。
一些体会就说到这里,希望对你能有所裨益。
祝你进步与成功!
此 致
祈 安
解 波
2013年1月3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