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可贵的“三点”论
可贵的“三点”论
2013年03月  作者:陈振凯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230    责任编辑:xwywck


【好稿】


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

杨  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9月15日 第 01 版)

    9月14日,中国海监两个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进行维权巡航执法,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管辖。

  最近,日本很不消停。在以“夺岛”为名跟着美国秀了回肌肉之后,又自称怀着“善意”单方面宣布“购岛”,对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来了一次自说自话式的“产权转移”,并无视中国方面的警告,拒不撤销所谓“国有化”。

  简直是开国际玩笑。中国的岛屿,日本人跑来右手倒左手,“交易”完了呼吁中国人应该“以冷静、恰当方式对待”,说什么双方要“顾全大局”。历史和国际法没有学好,中国人可以给日本补课;但是,连起码的人之常情都不懂,或者装不懂,那就不是讲道理能解决的了——你见过光天化日之下打劫了别人的财产,还拉着对方一起“顾全大局”的强盗吗?

  在钓鱼岛的问题上,中国“顾全大局”很多年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不仅是中日在历史中形成的默契,更是中国在现实中做出的克制和让步。没想到“顾全大局”换来的是“得寸进尺”,日本错把中国的克制当软弱,又是建灯塔、又是登岛、又是“实际控制”……花样百出,强词夺理。

  如今,日本更是接二连三搞出“购岛”闹剧。这边首相要“举全国之力强化对尖阁诸岛的警备”,那边外相又喊话让中国“冷静对待、顾全大局”。面对如此无理行径,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保持足够的耐心来跟这位不友好的邻居讲道理呢?

  “话说三遍淡如水。”日本纵有千般花样,中国只需一定之规。看清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已经公布,周边领海范围已经清晰。再有日本舰船贸然进入中国领海、再有日本人擅自登岛,此类行为将被视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人固然珍惜和平,但也不怕“贼惦记”。中国人固然与邻为善,但也深知“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在所难免。日本要想清楚,在钓鱼岛问题上兴风作浪、肆意妄为,中国作为钓鱼岛的主人,必然奉陪,必须奉陪。

  到今年,中日两国之间邦交正常了40年,距上世纪中日之战还不到100年。日本想必不会忘记,1945年战败之后“天皇的玉音放送”,这声音今天还在回响,警示世人——侵略者终将低下曾经趾高气昂的头。

  现在,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再次狭路相逢。离“亮剑”有多远?这个问题不取决于中国,而取决于日本。日本缺乏痛定思痛后的忏悔。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味自以为是地“跳梁”下去,中国也只好奉陪。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老祖宗的教诲,已化作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和刚强。何况一衣带水,也没那么远。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无论是中国政府,中国军队,还是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都不可能有任何退让。中国幅员辽阔,却没有一寸土地、一片领海是多余的。东海上的风浪再大,中国人也要在风浪里打鱼唱歌。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

【剖析】

      2012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望海楼专栏刊发本报编辑杨凯撰写的《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一文。此作品见报后,引起极大反响。

     当日上午,在首页头条转载;当日下午,人民网在首页头条转载。央视等电视台将此文作为话题讨论。一些贴吧论坛更是热议。仅搜狐网相关转载页面下就有1.7万余条评论。网友评价“读后振奋,国家真有力量!”

     报社内外好评如潮。北京大学知名学者韩毓海高度评价此文;人民日报地方分社的一些同事反映:这篇文章一出,提高了地方对人民日报的美誉度。

     《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一文魅力何在,何以引起如此反响?

     首先,发声适时。评论文章讲究时效。2012年9月,中日钓鱼岛之争烈度加强。9月15日之后,进入鱼季,中国渔民将前往相关海域打鱼。渔民打鱼本身即为对领海领土主权的宣誓和确认。此时很有必要发出“中国声音”。

     另外,用力适度。骂人不难,难的是骂得恰到好处,不过激。文中写到:“现在,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再次狭路相逢。离‘亮剑’有多远?这个问题不取决于中国,而取决于日本。日本缺乏痛定思痛后的忏悔。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味自以为是地‘跳梁’下去,中国也只好奉陪。”这样既强硬有力,又留有余地。

     最后,善于用典。如写到中国遇到麻烦时——中国人固然与邻为善,但也深知“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在所难免。提醒日本战败经历时——日本想必不会忘记,1945年战败之后“天皇的玉音放送”,这声音今天还在回响,警示世人侵略者终将低下曾经趾高气昂的头。强调中国立场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老祖宗的教诲,已化作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和刚强。何况一衣带水,也没那么远。

     这篇文章抓住要害,逻辑严密,标题鲜明简练,及时有效地引导了国内外舆论。另外,此作品所以引起反响,还与望海楼专栏长期一贯的品质追求有关。望海楼的文章,一般要具备“三点”。所谓“三点”即“选题要热点”、“标题要引爆沸点”、“行文逻辑要可圈可点”。

      首先“选题要热点”。选题压力是编辑压力中最大的压力。选题一定要热点。如果新闻有温度,最好选100℃的,或者90℃以上的。媒体一大职能是“满足需要”。要“满足需要”,先要知道“需要”是什么。读者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是“需要”。当然,读者是分类的,国际时评的读者前文已述(如当事国、外媒、国内读者等)。如果同一天有两起或多起国际大事发生,优先顺序是:哪个最涉华最事关中国利益,就哪个靠前。《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以打鱼》这个选题,就是抓住了当时最事关中国利益的话题。

      “标题要引爆沸点”。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人好不好看,眼睛占的比重很大。文章也是一个道理。当下,网络舆论场影响力日隆,网民浅阅读增多,读题不看文、“没有好题不会看文”者增多。标题没有吸引力,往往会让一篇好文章“泯然众人”;相反,一个好标题将一篇普通文章“点亮”。《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一文,标题上的抢眼是极为重要的制胜因素,标题简练、干脆、掷地有声。大家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内容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加上“打鱼”中“鱼”和“钓鱼岛”中“鱼”是同一个字,让人留下遐想。
      “行文逻辑要可圈可点”。文章合为时而著,评论的“时事”一定要“事实准确”。文章是给人看的,行文逻辑上,一定要舒畅,干净利索,逻辑清楚,而非“别别扭扭”、“啰啰嗦嗦”、“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一文,事实准确,立论扎实,论证严密,多次引用典故和诗词,行文逻辑上极有可取之处。

     一篇好文章,引起强烈舆论反响,并荣获新闻奖,说明了其“综合素质”到位。而要能写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文章,就需要写作者长期磨练积累。杨凯是望海楼专栏的重要作者,拥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视角,文史知识扎实,属于用缜密的逻辑进行思考——这些“软实力”更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