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新闻素质应该如何自我培养
新闻素质应该如何自我培养
2013年03月  作者:杨玉辰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37    责任编辑:xwywck

解放军报资深编辑杨玉辰答学员信——

新闻素质应该如何自我培养

      杨玉辰:主任编辑,男,生于1944年11月,河北省栾城张村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河北省杂文学会理事,石家庄文协理事,石家庄诗歌研究会理事,北京杂文学会会员,首都新闻学会会员,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
    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先后写作了各种新闻和文学作品3200余篇,约350万字,获奖40余次,荣立3等功3次,受嘉奖15次。
    近年学习国画(花鸟),在报刊发表50余幅,全国性获奖5次,有的画作到海外展出和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主要著述有:《新闻写作学步》、《杨玉辰杂文选》、《文苑淡墨—杨玉辰诗文自选集》等19部。


学员来信


中国新闻培训网老师:

    你们好!我是福建省三明市学员张军,长期从事行业报编辑工作。这些年深感要做好新闻工作,素质问题十分重要,但我又对这个问题想不全面、想不透彻。现请教老师:新闻工作者都需要哪些素质?如何培养这些素质?谢谢!
                                                           —— 福建省三明市学员   张 军

导师回信

张军同志:

   你好!
    你来信中提出的关于新闻素质的培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千字来说清楚。我作为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的老同志,只能就自己的编采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仅供参考。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新闻工作自然也不例外。所谓“新闻工作的素质”,就是指从事新闻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修养和技能。一般说来,做新闻工作,起码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素质:

   一定的知识水平。
文化水平是做新闻工作的前提,也是决定其他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受过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人,他拥有的各种知识和其他素质也会相应较高。但是,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对于一个不善于运用知识的人来说,其学历越高,越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条条框框越多,越不利于从事新闻工作。

  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它决定一个人的政治觉悟、政治敏感、政策水平、是非鉴别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决定稿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文化水平有关,但并不受文化水平的制约。有的人文化不高,却具备相当高的文字表达水平,这种文字表达水平无疑是新闻工作的难得素质。

  一定的社交能力。做新闻工作需要社交面宽,交朋友多,能和不同性格和职业的人相处。一般来说,具有活泼、开朗性格和谦虚宽容心胸的人更适合搞新闻。

  吃苦耐劳和坚毅精神。它包括不怕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坚持到底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断求新和永不止步的“韧性”等。

       以上素质大部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和培养的。对于已经有了实践经验的你来说,那就是继续培养和强化新闻素质的问题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新闻素质呢?

    其一,在博览群书中增强新闻素质。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离不了它,搞新闻亦然。这里特别要指出,新闻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干这一行要博览群书,要当杂家。这个道理虽不难理解,可做起来却难。据我所知,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刚开始干这一行时,往往整天忙于业务,不是四处采访,就是加班加点写稿子,根本没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更谈不上系统地读点书。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记者来说,读书就是“磨刀”。读书虽占去宝贵的时间,可它换回的是新闻写作综合素质的加强,这是一个做新闻工作的人终生受用的啊。书要先求“博”,什么书都读一些,新闻知识的书不妨多看几本,读精一点,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专”。你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读书的范围限制在政治理论、新闻知识、文学、历史等几个方面。如果没有专门的集中的时间,可以结合采写实践,采取化整为零、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办法。

    其二,在采写实践中提高新闻素质。在我看来,“从战争学习战争”即在采写实践中强化新闻素质是最好的方法。这虽然是被动中的主动,却也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特别是能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几年前有个年轻的记者朋友,开始写稿劲头很大,但由于基础较差,新闻素质明显欠缺,他一连下功夫写了十几篇稿子都被总编“枪毙”了,后来在老编辑记者的帮助下,采取边从事新闻采写,边总结经验教训、边有针对性地学习新闻理论的办法,对自己过去采写的稿件一一进行分析,从自己的新闻敏感、抓问题的意识、写作的角度,到稿件的命题、结构、语言等都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从中找到不少令自己“恍然大悟”的东西,从此,他的稿件质量大进。从这个同志身上,我们不妨学学他善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新闻素质的精神和方法。每当稿子采写完毕,都不妨与别人的稿子特别是同报纸上的好稿子对比一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进步。

       其三:在社交中强化新闻素质。
俗话说:“做文应在做文外”。意思是说,把功夫一门心思花在做文上,有时恰恰收效甚微;而在做文之外找门道,有时却可以顿开茅塞,别见洞天。新闻素质的提高也是这样,有时不能囿于新闻写作本身的小环境,大可以到社会的广阔天地去闯一闯。有的通讯员或年轻记者,不大懂得这个道理,平时,除了读书,就是写稿,很少与社会交往,不爱说,不爱道,见了人像个大姑娘,腼腆得很,更很少同别人一起探讨、分析和争论问题,这是搞新闻工作的人最忌讳的“书呆子”性格,这恰恰是一个重要的素质欠缺。社交方面的素质,在书本上学不到,只有在与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步具备和强化。新闻界有句不是格言的格言,叫做“不善于交往的人等于半个残废”。这话或许言重了,却也说到了要害处。鉴于此,希望你在学习和稿件采写之外,广交朋友,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这对自己开阔眼界和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大有帮助,对强化自己的新闻素质大有裨益。久而久之,你对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所了解,与群众有了共同语言,采访时就会无拘无束,问则振振有辞,毫不怯场,谈则落落大方,妙语连珠,那该多方便啊。但要注意,多参加社交活动并不等于不分是非、不看对象地乱拉关系,甚至跟领导干部拉拉扯扯,与媒体编辑吹吹拍拍,甚至搞不正当的以稿谋私等,这就走到邪路上去了。

    其四:在多种形式的练笔中磨炼新闻素质。据许多记者的经验:开始学习新闻采写,不要局限于一种文体,只写“本报讯”,结果,不仅稿子没上几篇,而且稿件质量也不见提高,还影响了今后的发展。报纸上的文体,除了“本报讯”之外,还有通讯、特写、评论、署名文章等,而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法。用写消息的语言来写特写和报告文学,肯定干干巴巴,使人难以卒读。因此,初学写作者在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善于写什么体裁最“拿手”的时候,不妨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学一学,一方面,当所掌握的题材适合某种体裁的时候,可以顺手写来毫不作难;还可以不浪费素材,多上些稿子;另一方面,多掌握几种写作的本领将受益终生。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多学一些文字表达的技能当然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体裁的练习可以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开阔自己的写作视野,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为做一个“全能记者”打下基础,这正是做一个优秀新闻工作最需要的素质啊。

    愿您在学习新闻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自己的新闻素质,力争做一个合格的通讯员。

此 致
                                               祈 安
                                                                         杨玉辰
                                                                     2012年12月8日